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王 蓓
一位年轻的检验科医生注意到一位患者家属极度焦虑的神情,出于关心上前询问,得知她急于知晓丈夫的化验结果,以便尽早做出下一步的治疗决定。按规定是第二天才能取报告的,但医生立即帮助她在计算机中调出了结果。没想到举手之劳竟让这位家属泪流满面。在之后接二连三写来的感谢信中,她说:“我的爱人刚四十出头就得了这病,我的精神几近崩溃。这个时候您毫无条件地帮助我——一个素昧平生的外地人,我怎能不感激呢!”她留下了她和丈夫的姓名、电话、单位和家庭地址,执意要和这位医生交朋友。
一位患者原定于某日上午拔除由鼻腔插入胆总管的引流管。当她提出想早一点拔除时,管床医生同意前一天下午拔。从这天中午开始,患者就盼着医生早点来,但家属总是找不到医生,问了护士才知道这天是星期天,该医生休息。患者心想,这下完了,又要遭一晚上罪了。没想到下午3时管床医生轻轻地走进了病房。事后患者在来信中说:“我和家属都拍着手感谢她,她休息都没忘记我,特地来为我解除痛苦!”
医生为患者做了一件很小的事情,患者对医生就特别感激,类似这样的事情在医院里不算少。年轻的医生经常感慨:“没想到这么点事能让人感动成这样!”这才意识到,医生的每一个善举、每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都会在患者心里留下痕迹;也意识到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无论多小,都是很有价值的。
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地方,而救死扶伤却不见得仅仅是挽救生命于危难之际。尤其对年轻的医务人员来说,更多时候,他们做的都是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然而成功的秘诀也许就是把小事做好。正因如此,老子才说:“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其实,人文关怀无小事。患者找医生看病,托付给医生的,不仅是病弱的身体,还包括惶恐的心灵以及一家人的希望。
我想,仁慈不仅深藏于医者的内心,更应该在举手投足以及与病人的日常接触中体现出来,其社会意义甚至大大超过“治愈”本身。很多医者感到,真诚地帮助有困难的病人,哪怕每天只完成一点点,也会获得内心的宁静与欣慰。
其实,绝大多数医者内心都有人文潜质。非典袭来之时,特大地震之后,这种潜质立即得到了释放。然而,在日常工作的繁杂琐碎之中,人们同样渴望这种释放。医者朋友们,让我们勿以善小而不为,请在细微处释放你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