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德阳5月17日电(记者 唐向东) 历尽艰难险阻,5月13日清晨6点,一支悬挂着“第三军医大学抗震救灾医疗队”横幅的车队,在晨曦中迅速驶入德阳市区,成为地震发生后第一支抵达这里的医疗救援队。5天5夜过去了,他们一直顽强地奋战在这里。
6小时夜奔500公里
5月12日晚11点,第三军医大学党委连夜做出决定:从所属医院火速抽组几支精干的专家医疗队,奔赴四川重灾区抗震救灾。
“我们是晚上11点接到通知,12点就要出发,时间非常非常紧迫。”医疗队教导员、新桥医院政治部主任姚家文说,接到通知时他正在医院开会,根本来不及回家收拾行李,换了一身迷彩服就赶到学校集合。
11点50分,从3所附属医院抽组出来的38名专家医疗队成员全部集合完毕。正在学校检查考核的总后政委孙大发上将亲自给大家作动员,总后政治部主任郭旭衡以及大学校长王登高、政委高福锁等领导,专门赶来为医疗队送行。
12点10分,满载医疗队成员和急救药品物资的车队驶出校门,向德阳灾区方向连夜开进。
一夜风雨疾驰,医疗队终于在6小时后抵达近500公里外的德阳灾区。
36小时挽救77条生命
5月13日清晨6点20分,当医疗队赶到德阳市人民医院时,医院的楼道、广场已到处摆满了浑身血迹的受伤群众。来不及作片刻休整,医疗队全力投入了救治工作。
“伤员实在太多了,每天还在源源不断地送来。”医疗队队长、西南医院副院长郭继卫告诉记者,德阳市人民医院是德阳灾区最大的一个伤员救治站,所有从废墟中救出的危重伤员,80%%都被送来这里,而且绝大多数都是颅脑损伤、骨伤、肝破裂等危重病人。由于当地技术力量有限,几乎所有这些重大手术都要由医疗队来完成。
一名从绵竹送来的伤员在废墟中被掩埋30多小时后,送到医疗队时由于颅内血肿已经深度昏迷。手术中,尽管医疗队员们已经极度疲劳,而且患者心脏已三度停跳,但大家始终没有放弃抢救,在经过长达3小时的紧张救治后,最终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们绝不放弃任何一个生命!”医疗队向受伤群众作出的这个郑重承诺,让灾区人民闻之潸然落泪。
截至5月14日20时,医疗队在36小时内已开展各类手术154例,抢救危重伤员77名,目前伤员病情全部稳定。
56小时只睡600分钟
救援时间一天天在延续,伤员在一天天增多,医疗队的救治任务也在一天天加重。
5月13日下午,第三军医大学再从大坪医院抽调37名精干力量增援德阳。两支医疗队近百名医疗救护人员,在德阳市分为两个救治点抢救受伤群众。
统筹指挥这两支医疗队的“统帅”,是第三军医大学主管医疗救治的副校长赵先柱。这位年近六十、清瘦豁达的将军越来越忙碌,从帐篷到病房,从手术室到观察室,伤员几乎每天都能见到他的身影。
与他一样越来越忙的还有医疗队的专家和医护人员。每个医疗队员基本上都是连续作业,没时间睡觉就打个盹,休息一下又干。新桥医院脑外科主任杨辉连续20多个小时没合眼,一天之内曾一口气连做4台大手术;西南医院麻醉科主任鲁开智,一个人同时管几台手术的麻醉,每天都在“连轴转”……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医疗队员们睡觉都是按分钟来算时间,几天加起来每个人睡不到10小时。
10小时也就是600分钟!然而,医疗队的工作统计上却显示:截至5月15日18时,医疗队在56小时内已接诊协助抢救灾区伤员1300多名,共开展各类手术200余次。
5月16日,5月17日,他们的手术还是一台接着一台连轴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