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教授 柯美云
上海浦东新区川沙镇一位基层医生看到本报今年1月7日4版的《消化不良请查胃肠动力》一文后,给本报来信,想咨询一下胃肠动力检查有哪些项目,在临床上有何应用等。本版请该领域权威专家就此解答。
食管测压 用于测定食管动力功能。将测压导管经鼻插入食管,导管头部抵达胃腔,并与测压系统连接,测定患者在静息时(即不作吞咽动作时)和吞咽水时上下食管括约肌的压力、松弛压及其与咽肌群的协调性以及食管体部的收缩力,是最常用的一项消化道测压技术。
食管测压在患有疾病时有其特征性改变。如患有贲门失弛缓症时,食管体部缺乏蠕动收缩,吞咽时下食管括约肌有松弛障碍。弥漫性食管痉挛可间断出现同步收缩和重复收缩等。胡桃夹食管则在食管远端出现幅度高达180mmHg以上的收缩。系统性进行性硬皮症出现食管蠕动波幅低下。胃食管反流病可有下食管括约肌压力及食管蠕动波幅降低等。食管测压可用于不明原因的吞咽困难、胸痛等,帮助明确有无食管动力障碍疾病及严重程度,也用于食管pH监测的电极定位以及评估药物和手术疗效。
24小时食管pH监测 能反映胃食管反流的检查有钡餐、核素胃食管反流、食管酸和胆汁反流监测等技术。近年来又推出了食管阻抗监测,其中24小时食管pH监测是最常用的方法。它是将对氢离子敏感的pH电极经鼻放置在远段食管,并与一个携带式记录仪连接,记录并分析酸反流的频度、程度及不同体位、昼夜的发生情况。食管无线pH监测则无需插管,只需在内镜下将电极固定于食管下段黏膜,可增加酸反流阳性率,但很少用于临床。食管胆汁反流监测是利用分光光度原理,胆红素在450nm处存在特异吸收峰,因而能反映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的情况。食管阻抗监测能显示气体、液体和固体的反流,与反流物的酸碱度无关,可增加反流的检出率,我国也已引入这一检查技术。以上胃食管反流检查尤其是24小时的监测主要用于非心源性胸痛怀疑有反流病时,反流症状严重但疗效不满意时,还有非典型反流病例,如表现为咽喉炎、呼吸系统病变以及评价药物和手术疗效等。
胃排空检查 摄食后胃容纳、碾磨食物,进而排空食物。胃排空检查是测定进试餐后胃对食物的排空功能。核素法胃排空是在摄取核素标记的食物后,定时用伽马照相计数胃内存留量,是一项金标准检查。但因仪器昂贵,检查耗时,尚未在临床上普遍应用。不透X线标志物的胃排空需在进试餐时,吞服不透X线标志物,餐后一定时间摄腹部X线片,测算胃腔内存留标志物,方法简易。超声法可用于测定胃液体排空,但其结果受操作者经验的影响。此外,稳定同位素呼吸试验等也可检查胃排空功能。胃排空试验可了解胃动力障碍症状患者胃排空功能是否延缓、严重程度,及其对治疗的反应。
胃容纳功能检测 测定胃对摄取食物的容纳功能。近年来推出的饮水试验或饮用带有热卡的营养液,可测定其引起初步饱感和最大饱感时的饮入量,是反映胃容纳和胃感觉功能的简易方法。恒压器技术是将带有气囊的导管插入胃近端,在恒压状态下可根据气囊内缩小或扩大来测定近端胃收缩或舒张,测定最初感知和最大饱感时近端胃的容纳及感觉功能。但因其不易耐受则限制其在临床的应用。核素法、磁共振或CT技术等尚少应用于临床。胃容纳功能检测可用于消化不良、糖尿病等患者。
体表胃电图 是将电极放置在上腹体表,记录空腹和餐后的胃电慢波活动变化。其可检测胃动力障碍,如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轻瘫、运动病和妊娠呕吐等有无胃电节律异常。此检查简易,易被接受。
胃肠传输试验 让患者吞服不透X标志物后,在48小时和72小时(必要时)后拍摄腹部平片,测算肠腔内标志物存留数及其分布。慢传输便秘患者72小时仍有不少存留。该检查有助于指导慢性便秘的处理,但尚不能作为手术的依据。胃肠传输试验也用于功能性腹泻、动力相关的腹泻患者及不明原因的腹胀或腹痛患者,可了解这些患者症状发生的病理生理基础。
肛门直肠测压 将带有气囊的导管插入肛门内,测定肛门和直肠的功能。包括肛门括约肌的长度、静息压和主动收缩压(缩窄压)及模拟排便动作时的压力变化,还可以检查肛门直肠抑制反射及测定直肠对便意的最小和最大的耐受程度等。对排便障碍、痉挛性盆底综合征及大便失禁等有一定意义,有助于诊断和指导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