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小分队冒险进入震后茂县牟托村
在院坝里现场手术
5月17日,大坪医院49人的医疗队在学校张朝宁副政委、黄骥部长的指挥和黄旭东院长的带领下,从重庆经都江堰、雅安、马尔康、理县长达1300多公里的长途急行军后,安全到达灾区四川汶川县。他们肩负党和国家的重托,承载军委、总部、总后、学校的无限期望,带着对灾区人民群众深情厚谊,历经艰险,终于到达汶川展开积极救治。目前,已接诊伤员100多人次,手术29台(其中为11个伤员打了石膏),他们吃苦耐劳、不怕牺牲、救死扶伤的高贵品质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好评,灾区百姓的热烈欢迎。
不畏征途千险万难 奔赴汶川履行使命
在通往汶川一千余公里的途中,路况大都艰险,道路狭窄,弯角很多,部分坎坷不平,而且还有震后引发的滑坡路段。在经过海拔4114米的甲金山时,部分队员感到缺氧胸闷,连汽车的动力都弱了许多。梦笔山路段也给汽车的极限提出挑战,先后5次,队员都下来为打不着火的汽车推行帮助启动,黄旭东院长也亲自帮忙推车。为及时赶到汶川,队员们一路连休息整顿时间都没有,驾驶员困了,车技好的医疗队员及时帮忙驾驶。经过近24小时连夜不间断地急行军,医疗队终于在16日下午13:20许抵达理县城外3公里的高庄,而这时一场危险正悄悄逼近他们。
村里人介绍说,在高庄通往理县中的3公里,是最恐怖的死亡之路,地震发生后已先后吞噬了3个试图通行的人的生命,另外有4人受伤。但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求援时间不容耽误,医疗队准备险情稳定后及时通过。
下午,当看到各部队开始顺利经过第一险段后,大坪医院也开始通行。当两台载有38名的医疗队员面包车成功快速通过第一险段到达第二险段时,突然余震爆发,山上轰隆隆无数泥石倾泄而下。千钧一发之际,幸亏车上人员冷静,将背包顶起护住头部,司机则果断处理,虽然一辆面包车被砸坏无法使用, 3小时与外界失去联系,但医疗队员全部安全,只有两位同志受点皮外伤。由于前往汶川的路段不时有滑坡的消息,医疗队决定暂时住在理县,到第二天路况稳定后再及时开进。
17日下午13:40,在接到学校高福锁政委“大坪医院开往汶川救治伤员”的指示后,大坪医院医疗队整装待发。
理县距汶川虽只有47公里,但滑坡地段有80%以上,路况险恶,山体随时都有滑坡的可能。但人民的利益重于泰山,一切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丢,灾区政府在期盼着医生的到来,伤员在等着解放军到来,全体队员信心高涨,斗志昂扬,在张副政委的带领下,下午14:09,医疗队迅速出发到汶川。
路上,道路到处尘土飞扬,道路两边的峭壁上经过多次震后滑坡,植被早已消失,光秃秃的峭壁不时冒出白烟,预示随时有滑坡危险。为保证安全,医疗队员们将背包统一堆放挨到朝向峭壁的一方窗户边,如有滑坡,马上用身体挤住背包靠紧窗户,用头顶着背包,尽量减小伤害。另外,车辆之间也保持100米以上的距离,避免更大损失。途中,有石块砸坏了两辆车的前挡风玻璃,但在领导科学指挥,队员同心协力下,人员没有任何伤亡,经过近3小时的艰难跋涉,17日下午16:46,医疗队全体顺利抵达汶川,与先期到达汶川的黄旭东院长会合,大家顿时激动万分,热泪盈眶,特别是几位女同志哭成一团。
到达汶川后,张朝宁副政委与先期到达黄旭东院长会合,然后及时到达收治重伤员的汶川威州师范学院的操场上了解情况。现场帐篷林立,到处都是驻扎的灾民和伤员,特别是近百名的重伤员情况很危急,由于医务人员少,药品供应紧张,部分血气胸、颅脑伤的重伤员随时都会失去生命。伤员见解放军专家到来,都喜出望外,诉说亲人病情,期盼早点手术处理。
医疗队还未吃上中饭和晚饭,在黄院长具体指挥下,立即展开手术帐篷和医疗设施,部署医护力量,对重伤员查看登记后开始手术。4小时内为一位姓熊的妇女做左小腿截肢手术,同时为一名前到灾区救援的济南军区某部战士小冯实施小腿骨折固定手术,另外为一名女患者做完小腿开放性清创固定术。尽管医疗队员已有三天四夜没好好睡个一个觉,没时间和条件洗一次澡洗一次脚,而且还历经了滑坡的威胁,但他们仍精神饱满,斗志昂扬,表示即使当晚连觉都睡不上,也要为伤员们开展不间断的救命手术。
野外医院迅速建立 全力救治灾区伤员
5月18日早上7点钟,进入汶川第二天的大坪医院医疗队才休息不到5小时,他们又按照野战条件搭建起手术帐篷,展开医疗器械,接收伤员的到来。
早上7点半,受茂县牟托村紧急求援,以叶锦为队长,龚太乾、任明亮、石伟斌、胡涛为队员的5人医疗小分队火速赶往16公里外的木托村,由于道路堵塞,医疗分队只能徒步背着药品和装备赶到该村,而这条道路也是异常凶险,沙石随时都可能坠落。有的地方根本就没有路,全是上百吨的大石堆成小山,队员只有从石缝里穿过。在经过泥石堆成“石丘”时,队员石伟斌不慎摔倒,幸亏他抱住一块石头,才没有摔下去,而4米处就是悬崖。
经过两个半小时的艰难前行,小分队终于抵达牟托村,一些政府救援人员也到达村里。牟托村民是震后首次看到有外界的人来到村里,地震后他们村成了名符其实的“孤岛”,村民们忍不住放声大哭。一位7旬老婆婆“扑通”跪倒医疗队员面前:“我儿子伤了,快救救吧,我给你们叩头了!”队员连忙扶起她,含着眼泪安慰着她。队员们立即为村民查体,对伤得较重的伤员现场进行手术。他们知道时间就是生命,耽误一秒就可能威胁一个村民的生命,晚上18:20,他们已接诊了近百个灾民,为60多个伤员进行了手术。在完成既定任务后,他们将身上全部干粮留给灾民,在灾民依依不舍的眼神中,小分队又身背装具,又迅速赶回汶川,因为还有不少伤员在等待着他们,但前面还有16公里的死亡之路。
在汶川,野战医院还未完全搭建好,伤员就蜂拥而至,有城中其他医院转过来的伤员,也有乡镇救出的伤员。医护人员忙得顾不上喝口水,立即检验登记,询问病情,展开手术。第一例手术是由赵建华、赵玉峰两位教授为一年轻妇女进行脊柱截开探察减压手术,她是被房屋倒塌后的石块击中脊柱的,手术难度很大,特别是在野外条件进行的,最终专家经过努力使手术顺利结束。
中午时分,刚做了两台手术的医疗队又遇到恶劣天气的挑战,受余震影响,周围失去植被的光秃秃的悬崖峭壁被风一刮,顿时尘土漫天,风沙四起,帐篷,人的脑袋上掉下一层尘土,鼻子也被呛得格外难受,帐篷也将要掀起,工作人员,包括司机都动员起来扶着帐篷杆,踩住帐篷布,固定帐篷不让风刮倒。这时骄阳似火,帐篷内气温高达40多度,医护人员一会就被汗水侵蚀衣服。更可怕的是,余震不断,仅上午就有5次之多,有的震动影响到了医生的操作,专家们只好停下来等平稳后再才手术。大家开玩笑说:“谁说我们没洗澡,我们现在就在洗桑拿!”而这种桑拿,他们一洗就是一天,一周,甚至更久!
下午,一个30多岁的妇女被急救车送到野战医院,司机边停车边喊:“快,快救人,这是刚刚从废墟中刨出来的。”医护人员急忙抬出担架,将她抬到急救室抢救。术中,创伤科专家费军、吴思宇遇到一个不到5岁的小男孩右下肢开放性骨折,一般都是按截肢处理,专家们看到这个可爱男孩心疼不已,经会诊后决定,进行积极手术清创复位,尽最大努力保存他的脚。据黄旭东院长介绍,18日手术计划是13台,但赶来的百姓用车送的、抬着的、背着的受伤的亲人,超过了20人。“估计今晚医生休息不上了,他们已经四天四夜没睡个好觉了,为了灾区人民群众,他们是在玩命呀。”黄院长说到这里不由眼圈发红。
老百姓也用实际行动感谢慰问着亲人解放军,送开水的,送樱桃的,送煮鸡蛋的,络绎不绝。在物资极为紧缺的汶川,有家饭馆还专门为医护人员准备了热气腾腾的鸡蛋面。北京法制晚报的记者还将两套卫星电话设备交到三医大张朝宁副政委手里,称这是先进的卫星电话,只要头上看得到天,就能与外界联系,解放军有了他,实施救援就有了更好的通信保障。
乐于奉献各尽其职 同甘共苦力创佳绩医疗队员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责任、奉献、踏实、辛苦。但正是靠着他们这些独特优异的品质才不辱使命,感人至深。
组织的坚强领导,科学指挥是保证医疗队高效率运转的最大动力。医疗队成立了临时党支部,由医疗队教导员史友国担任书记,靳风烁主任担任副书记,许民辉、周继红、杜文华、廖淑梅、李强为支委,党支部先后召开了两次会议,讨论医疗队若干事情,大家积极讨论,民主集中,保证了医疗队组织领导有力,思想政治稳定。黄旭东院长责任大,担子重,但冷静沉着,指挥若定,成了医疗队最大的中梁砥柱,白天他要负责医疗全盘工作,平时还要关注队员的吃住行。晚上队员休息了,他还要周围查看,不放过任何安全细节。
作为医疗队指定组长,泌尿外科靳风烁主任、神经外科许民辉主任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保证了医疗队工作顺利开展。
负责病人分诊、创伤调研的梁华平、周继红主任在一边调研完善野战外科课题的同时,还要负责病人分诊、病历管理等繁重工作,但他没有怨言,高标准地完成工作。超声诊断科杜文华主任担任起后勤工作,为队员的吃住行操心费神。
手术医生的辛苦和劳累是实实在在的,赵建华、赵玉峰、兰秀夫、吴思宇、费军、陈勇华、龚太乾、周景海、文亚渊等医生都象“车轮战”一样,你上我下,紧张开展,就像打响的一场无声战斗。
麻醉师是项高风险的职业,尤其是在野外恶劣条件下进行,在汶川余震大、风沙多、噪音大,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麻醉意外,但闫红、杜权、毛庆祥三名麻醉师克服困难,坚守岗位,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负责内勤、药品、后勤物资发放和保管工作的骨科护士长廖淑梅是队里最大管家,仅保管的药品就有一两百个箱子,随时都有人来找她要药品、要吃的,要喝的,累得她腰酸背疼,而且她还要帮助担架队从手术室把病人抬到简易病房。另外奔波在手术室、病房的刘晓琳、李寿兰、岑媛三名护士也很辛苦,从早到晚她们几乎没有休息过,忙得连给家里打个电话的时间没有,直到晚上十一点才能休息上。连续向医院党写了几封申请书获得参加医疗队资格的文职人员岑媛,刚举行婚礼不到一月,就随医疗队奔赴汶川。当她进入信息中断的灾区长达一天一夜时,亲友为她的安全担心不已,当信号恢复后,她发现自己手机里的信息多达一百多条,手机信息库爆满。她顿时热泪滚落,她立即回话:我很安全,请放心,虽然途中经历生死考验,但为了灾区人民,受点惊吓,吃苦受累,算不得什么。
军务科长李强科长负责安全保卫、后勤运输,在好不容易从险境中到达汶川,他又接着冒着生命危险返回理县接后勤保障人员到汶川保障,其精神让人钦佩。
当问及现场医疗队员为什么冒着生命危险来到汶川时,他们的语言震人肺腑:“生命无价,当看到这么多人民群众因为地震失去生命后,我们非常难过,作为军队医务工作者,惟一能做的就是马上实施救护,让幸存的伤员获得生命。”他们还让笔者通过媒体带去诺言,请党和国家放心,请总部总后领导放心,请重庆人民、三医大的领导和亲友们放心,我们一定圆满完成任务,凯旋归来。
如今,在汶川,解放军成了最可爱的人,医护人员成了最可爱的天使,迷彩成了最欢迎的流行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