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工作场所二手烟危害严重,几乎在办公室、会议室、公共卫生间或走廊中都可以闻到烟味。在宾馆和餐厅,烟雾缭绕更是司空见惯。而这些公共场所也是广大服务人员的工作场所,员工们每天在8~10个小时的劳动时间里,几乎都暴露于烟草烟雾的环境中。为了让人们真正了解二手烟的危害,并学会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健康权利,不久前我们和北京市控制吸烟协会一起,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举行了一次模拟法庭活动。
本案例以一名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的自身经历,说明了二手烟对她身体造成的伤害程度。在多次劝阻吸烟者无效的情况下,被动吸烟者拿起了法律的武器,与无视政府令执行的单位和吸烟职工对簿公堂,据理力争,终于获得了胜利,保证了工作场所良好的无烟环境。
其实,大家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面对吸烟者这个强势人群,广大不吸烟的妇女、儿童却只能采取忍受的态度。2008年5月,《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若干范围规定》开始实施,这是从工作场所禁烟角度发出的全国第一个禁烟政府规章。规章首先将禁止吸烟的管理权下放给每一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宾馆、餐厅、歌舞厅、银行、商店、证券公司和办公大楼的管理者,在执行禁烟政府令的时候,不仅要有禁烟规章制度,也要悬挂禁烟标识;除安排禁烟管理人员外,还赋予每个员工都有制止和劝阻吸烟者在禁烟区吸烟的权利和义务。
政府令赋予了人们拒绝二手烟的权利。在我们的工作人群中,对烟草烟雾敏感和厌恶的人大有人在。但仍有不少吸烟者习惯在任何地方吸烟,似乎这也是他们的权利。大量医学研究证实,吸烟导致全球每年500万人死亡,其中有10%的人是受到二手烟的危害而过早死亡,还有更多的人受到二手烟影响产生疾病和各种身体不适。为防止烟草烟雾对人类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于2003年5月通过全球《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现在已经有超过160个国家承诺在本国履行公约。
中国是公约的缔约国,北京市政府率先制定了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禁止吸烟的法规,对控制公共场所二手烟的危害发挥了重要作用。政府令实施一年来,全市居民反映,原来吸烟很多的公共场所吸烟人数明显减少了。对吸烟者的调查也显示,完全能够遵守禁烟政府令的吸烟者达到57.81%,多数情况下能够遵守政府令的吸烟者有33.70%,这两部分人加起来已经达到全部吸烟者的91.51%。只有0.76%的吸烟者说做不到,有6.54%的吸烟者说很难做到。调查说明,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禁止吸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场所的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给违规吸烟者以更多的环境压力和制度压力,是减少吸烟量和创造无烟环境的重要条件。吸烟人口的下降又会带来全社会心肌梗死抢救率下降等好处,促进每一个家庭健康生活的实现。
北京市禁烟政府令实施一周年以来,得到了全市人民的积极支持,创造了无烟奥运的历史功绩,被国际社会称作中国得到的第一块奥运金牌。我们相信,社会一旦实现了室内清洁空气的治理和进步,就没有人会再企图回到烟雾缭绕的过去。所以,建立清洁的室内空气质量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其中也包括你对二手烟的态度:是忍受还是阻止。
科学控烟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办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