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远桥 记者 关媛媛 )昨日,是汶川“5·12”大地震发生以来的第15天。
在刚刚过去的那些日日夜夜里,已经在抗震救灾一线四川省德阳市连续奋战了近半个月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医疗队的军医们,从未有过停歇:他们始终守候在伤员的身边,每天多达20余台手术……但,不曾有人喊过一声累。
“你们的刚强就像是我们可以依靠的一座山。望见这样的高山,我们遇到天大的事,都会镇静下来,都会踏实……”一位躺在病床上的老大爷,紧紧地握着一位军医的手说。
哪怕只有一丝希望也要保住女孩的手
“叔叔,留住我的手吧!”13日下午,手术台边。医疗队5位医护人员面对10岁小女孩杨露的哀求,眼里泪光闪烁。
孩子右臂有挤压伤,血液循环非常微弱,上肢前端已经没有搏动……保住杨露的手,希望很渺茫。
“在大批病人等待手术的情况下,一切要以时间为重,但女孩的手还有那么一丝丝的希望,保还是不保?”医生沈岳、陈建明、童卫东心里犯难。
“孩子是未来的希望,为了孩子的一生,保!抓住希望就能创造奇迹!”三位专家最终下定了决心。
随后,他们立即采取紧急措施,一同上阵,手术、注射、监控……30分钟后,孩子的肱动脉再次开始搏动———手保住了!一个女孩美好的一生也保住了!专家们按捺住激动,迅速实施了肢体保温和石膏固定。
手术完了,看着军医叔叔们轻松的表情,躺在病床上的杨露,流着泪笑了……
不能让病人才出“龙潭”又入“虎口”
14日晚,德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再次传出异常紧张的脚步声。刚送到医院的汉旺镇65岁老人张正国,伤口发出了一阵恶臭:伤口周围红肿,皮肤呈黑色,并出现有暗红色液体的大小水泡,正渗出浆液。
“伤员符合气性坏疽临床表现,必须马上隔离!涂片检查!”医生沈岳立即制止了正准备手术的医生护士们,并把他们迅速推到离伤员一米开外的地方,作自身消毒、隔离等措施。
气性坏疽极易感染人体伤口,导致死亡。在震后住满伤员的医院发现这个“杀手”,危险可想而知。
“我们不能让病人才出‘龙潭’又入‘虎口’,必须马上进行隔离手术。”镇定了几秒钟后,沈岳迅速作出安排:一队人马上对医院其他开放伤口的伤员进行检查,一队人马上隔离手术室。
短暂的准备后,沈岳与普外科童卫东、心外科陈建明进入严密消毒后的手术室。一个小时后,在严密监控下的手术顺利完成,张正国已经坏死的左下肢被截除。
术后,三位专家所有衣物连同手术室所有能够烧的东西全部被焚毁。
“再难再危险,我们也绝不会放弃任何一个病人……”这是医疗队所有医护人员立下的誓言。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