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肝胆外科 杨滢 梅宏]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的特大地震,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的人们就被压在了废墟之中。在发生地震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党中央国务院就迅速做出反应,向全军下达了救援任务,我院第一支由30人组成的医疗救援队也奔赴了抗震救灾第一线。
这支医疗队中就有14名同志是从肝胆外科抽出的精英和骨干力量,这样的人员变动对外科的影响无疑是具大的,但作为一个军队医院,除了抗震救灾,我们日常的医疗工作依然得开展下去,不止是重灾区的人民等待着我们的救援,院里还有许许多多的病人也等待着我们的救治。我们外科有许多同志都是来自四川的,都曾为没有能赴重灾区去帮助那些可怜的人们沮丧过,但刘主任和协理员在动员大会上说过的一句话让我们大家的士气都鼓舞了起来:“干革命是一辈子的事,留下的同志和远赴前线的同志都是一样光荣的,他们不顾自身安危,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为灾区的人们燃起生命的希望;而我们做好了后勤保障,展示了我们的应急能力,在人员缺少的情况下依然临危不乱,将科室工作开展的有条不紊,这也是对前方的他们最好的支持。”
5月19日14时28分,当全国下半旗致哀,所有的汽笛鸣响时,我们为那些不幸死难的人们表示着同情和哀悼。我们除了悲伤,我们知道,在我们的肝胆外科,还有两个前沿阵地需要我们驻守。
前线上的他们,来不及与家人告别,就把个人安危抛至了脑后。尽管这些同志中有的才结婚没多久,有的小孩才刚满周岁,还有的家里有年迈的父母需要人照顾,但他们中没有一个人选择退缩,因为他们知道现在灾区更需要他们的援助。为了抵达重灾区,他们从未停止过行军的脚步,不畏艰难险阻,不畏条件艰苦,不畏饥饿困顿,在灾区人民急需救援的时候,为灾区人民解决困难,做好了灾区人民的救治和卫生防疫工作,体现了当代军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而后方的我们,也时刻关心着前线上的同志以及他们的家人。在科室任务繁重的情况下,主任协理员也带领几位护士长给上前线同志的家庭给予最诚挚的慰问,为他们的的家庭排忧解难,解决其后顾之忧。而留守的同志也从未让科室的工作停滞过,病人的收容也并没有因此而减少。由于人员的缺少,科室好多同志一周就要上几个夜班,原本计划休假的人员也毅然取消了休假,但从来没有一个人叫过苦叫过累。留下的主治医师王永刚、余灵祥临危受命,担任科室副主任工作,不但白天要管理好科室的每一个病人,晚上即使没轮到值班,也在科室加班到深夜。转业干部傅雅楠发高烧仍然坚持手术室的工作,因为他们都知道科室现在是最需要他们的时候。为了让病人得到及时的救治,手术顺利的进行,刘主任坚持每一台手术都亲力亲为,手术台上一站就是八九个小时,在他们的努力下,一周内就成功地完成了两台脾切、一台肝切手术和两台肝移植。外科的每一个人都还没来得及让疲惫的身躯休息一下,又投入到新一天的工作之中。
有这样的两个前沿阵地,我们还有什么是可以畏惧的呢?灾难可以带走我们的生命和我们的财产,但永远不会带走人们生存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