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世纪坛医院感染科 鲍中英
近年来,由于卫生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各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水平逐年提高。但由于目前我国从小学到高等教育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住院医师习惯于被动接受,独立思考、准确表达、科研创新能力参差不齐。笔者通过近年来与住院医师的接触发现,多数人在培训即将结束时,还不愿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对短小的专题讲课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这与一些西方国家的住院医师形成鲜明的对比。
目前住院医师的培养分培训和考核两大部分。很多医院也注意实施个性化的培训方式,针对不同层次的住院医师进行侧重不同的培养。例如有研究生学历的重点强调临床实践技能;而对本科学历的培训者,则要求临床实践技能、科研能力、外语学习三者相结合,有侧重地增加一些讲座课程。培训时间也充分体现了个性化原则。考核基本上分三类:日常考核、出科考核和年度考核。
然而,以上过程还是以不同科室上级培训教师为中心进行的,考核也基本是检验住院医师对上级医师灌输的各类知识掌握了多少而已。在整个培养过程中,住院医师比较被动,缺乏表现独立工作能力的机会。两年前,我曾接触到美国休斯敦贝勒医学院住院医师培养过程。其总体分为三部曲:
1.临床工作:轮转住院医师负责管理所在科室住院病人,24小时随叫随到,每周二晚600~800由轮转住院医师中的一位主讲所管床位中的疑难病例,包括病例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思路、疑难问题解决的设想、与临床工作相关的院内感染等问题、该疾病最新进展等等。相关科室主任及各级医师、护士等到会者可随时提问,住院医师予以答复。
2.利用早餐时间进行教学能力培养:分别设定不同专题,如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与治疗最新进展等,由住院医师轮流主讲。参加人员为各级影像科、病理科、消化科、肿瘤科、外科等相关科室医生。遇到影像学或病理学等辅助检查,放射科或病理科主任可能亲自讲解。时间是每周四早800~900,边吃早点边进行。各级医生也会针对每一位讲解者存在的不同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讲解者交流。
3.科研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是基础科研能力的培养。每周四下午400~500贝勒医学院教育处会聘请可能来自世界各地的某一位成绩突出的科研人才做科研讲座,从课题的设定依据、方法的选择和确立、研究中遇到的难点和解决的办法、课题的结果及意义、课题的不足之处等,将一个从假设到结论的科研过程呈现给倾听者。另一方面每个科室每周三下午200~400由某一领域的专家督导其相关专业的临床文献阅读和讨论,由住院医师小组组长主持。每个到会者分工协作准备不同层面的文献,届时交换观点,有疑问之处可与专家交换意见。专家也会就某些文献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如何判定和查找高水平的文献来为己所用。
经过系统训练,所有合格的住院医师均能自信地组织临床工作,进行专题讲座,独立设计临床或基础科研课题。
由于国情不同,西方住院医师培养模式不一定适合我国。但我国住院医师培养应该转变观念,各级教学医院应当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培养模式,各级医生应把培养住院医师视为社会使命,尽全力用自己的智慧最大限度地把他们推向前台,让住院医师在全方位的锤炼中不断挑战自我,突破现有医学思维的局限性和等级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