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通讯员费留喜撰文、摄影
![](http://img2.shancun.net/201812/13/123919391.jpg)
5月31日下午4点,河北省接收四川第二批100名震灾伤员专列,缓缓停靠在了石家庄火车站。其中,10名伤员将送到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治疗。看到伤员被小心冀冀抬出车窗,等候多时的军区联勤部副部长郝玉祥、卫生部副部长、和平医院院长侯艳宁,赶紧迎上了前去。郝副部长紧紧握住一名伤员的手,激动地说:“你们一路辛苦了,我代表北京军区联勤部首长向你们表示诚挚的问候。你们将进入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继续接受治疗,到了医院你们就到了家……”
![](http://img2.shancun.net/201812/13/123919381.jpg)
5月28日,和平医院接到收治灾区伤员的通知后,迅速成立由院长、政委挂率的“地震伤员救治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医疗救治组、专家组、特资保障组等相关救治小组也很快成立。院党委两次召开常委会研究部署工作,向上级汇报表示:“收治伤员是为党、为国家分忧的一件大事,作为白求恩精神传人,我们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http://img2.shancun.net/201812/13/123919631.jpg)
他们在24小时内腾空10间病房,确保每名伤员和陪床亲属同住一个单间;安排最好的专家、护士,制定“一对一”科学的治疗护理方案,实施24小时监护治疗。为营造氛围,他们对病区病房精心布置:住院二部上方张挂着大幅标语——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与四川灾区人民心连心;下方张贴着“挺住汶川,明天更美好”、“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等标语口号。病房内,精心布置了爱心问候卡、温馨标语,茶几上摆着鲜花水果,病床头放有长途电话。电视机,生活用品,书刊杂志,一应俱全。从病区到病房,处处窗明几净,温馨美丽。
![](http://img2.shancun.net/201812/13/123919261.jpg)
![](http://img2.shancun.net/201812/13/123919671.jpg)
16点一刻,伤员被转进医院,心血管、消化、呼吸等科室的众多专家,立即投入工作。专家组对每名伤员进行了集体会诊、综合情况评估和伤情判断,筛查出3名重伤员,为下一步治疗提出了宝贵意见。骨科主任张卫平抽出12名医生护士,集中对伤员伤口,一一认真检查、进行消毒和包扎处理。床头X光、B超、心电图等相关检查也迅速展开。心理专家李海生立即对每名伤员进行摸底,营养学博士刘晓军结合每名伤员的情况,研究配制了营养餐。一日三餐,食堂订餐送餐到床头,还专门聘请四川厨师,保证他们吃的可口、健康。
伤员中,年龄最大者71岁、最小的16岁,全部来自四川绵竹、彭州、什邡和都江堰市。因需二次手术,为保险起见,第二天一早,医院就安排李丹、杨庆红、廖冬全进行了胸片和CT检查。这些人大多是左胸2—4肋骨骨折、左大腿股骨骨折和左小腿胫骨骨折。他们被转送石家庄前,有的已经接受了前期手术。
采访中,伤员黄群英激动告诉笔者:“医院为我们想得太周到细致了,来到这里,就像来到了自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