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打洞”切阑尾经验谈

2018-12-13 12:39:54浏览:39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主任医师郭建昇   阑尾炎根据病程发展的不同阶段,临床分为四个类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主任医师 郭建昇 
 
  阑尾炎根据病程发展的不同阶段,临床分为四个类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穿孔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

  近20多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微创理念的快速普及,许多外科手术都可在腹腔镜下完成。目前许多基层医院也开展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LA)等。

  开展腹腔镜阑尾手术必备条件

  1.硬件支持,即完整的腹腔镜手术设备,有超声刀更好。

  2.娴熟的外科开刀手术技术以及先进的微创理念。

  3.经过正规的内镜技术训练,并掌握镜下缝合、打结技巧。

  4.麻醉条件及技术支持(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

  “打洞”位置的选择

  随着LA技术日益成熟,不同的医生有着各自的经验。如早期有四孔法、三孔法、二孔法甚至单孔法,建议初学者最好用三孔法或四孔法。

  三孔法位置选择  A孔:脐上或下打10mm孔进镜。B孔:麦氏点垂直向上延至脐水平打10mm孔为主操作孔。C孔:麦氏点水平向左过中线打5mm孔为辅助操作孔。

  原则上使用两手操作,镜头位于中央,三孔与目标器官形成一个辐射状,夹角90°左右,便于操作。

  操作要点

  1.阑尾残端及系膜处理:合理恰当的处理可避免阑尾残端漏及系膜出血。对于慢性阑尾炎根部直径小于10mm者,可直接用钛夹双重夹闭或生物夹夹闭,也可缝扎不必包埋,残端电灼之;对于急性炎症者,阑尾根部水肿、直径大于10mm者,不要企图一次夹闭。建议在根部缝扎一道4号线,打外科结先不要收紧线,用分离钳在此处压榨一下再收紧线。这样使根部阑尾腔缩在结扎线内再进行夹闭,残端黏膜电灼。至于系膜处理,可选择缝扎、电凝止血或超声刀切割。用电钩切割时拉力不要太大,一般均可收到止血效果;也有医生紧贴阑尾切割系膜,效果良好。

  2.如何取出阑尾标本:这是预防切口感染的关键。我们知道腹膜有强大的抗感染能力,所以在操作中应在腹腔内创造好标本形态,使之便于从trocar内拖出,而不要让标本与切口各层直接接触。方法如下:

  ① 慢性阑尾炎的标本一般可直接由10mm  trocar内拖出。

  ② 化脓穿孔性阑尾炎一般较粗、胖,不建议使用标本袋。因为标本袋进入腹腔后即刻被污染。我们的方法是,处理完根部后先不切断,用盲肠及阑尾尖端固定好阑尾,把水肿的系膜从阑尾上剪下,使阑尾变细、瘦身。如果阑尾仍粗,可将阑尾剪为2~3条,逐个由trocar内取出,这样使切口感染机会大大下降。

  3.引流:这是传统观念的又一更新。对于上述化脓或穿孔性阑尾炎,整个操作过程是在污染的腹腔内进行,而且手术体位是头低位,在处理完后一般要冲洗。尽管我们把腹腔冲洗至清水且吸尽,但仍建议一定要放置一个引流管在膀胱直肠窝即盆腔最低处。因为手术虽然结束,但炎性刺激对腹腔的作用尚未完全结束,体位的因素及肠间隙等因素,致使术后引流管内24小时可引流出浑浊液体100~200ml。引流管术后48小时可拔除。

  4.中转:要用清晰的头脑看待中转问题。我们的目的是最终消除疾病。当遇到炎症严重、解剖不清、渗血严重或医源性损伤等问题时,千万不能有侥幸心理,应果断中转开腹,保证病人安全。避免其他不必要的并发症发生。毕竟微创是我们手术治疗中的一个技术革命,它还没有完善到完全取代开刀。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癫痫临床诊疗思路

上一篇:

坚持不懈才能明确诊断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