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姚家文
第三军医大学首批抗震救灾医疗队教导员 姚家文
2008年6月3日晚. 星期二,异常闷热的野战帐篷内,晴
昨天晚上12点多钟,杨辉教授等应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请求,为一位50多岁高血压颅内自发性出血患者实施急诊开颅手术,直到下半夜3点多钟才回到野战帐篷休息。
今天,我们医疗队还是按部就班到旌南分院上班。下午,我组织召开支委扩大会议,听取各小组工作情况汇报,分析当前人员思想状况,研究制定相应工作措施,会议由我主持,赵副校长列席。
会后,我回到闷热的帐篷,还在细细思量部分队员为什么有“换防”的想法。当自己屈指一算,我们到灾区已整整22天,是在灾区奋战时间最长的医疗队。看一看身边河北省医疗队、重医二院医疗队等已轮换2次。这22天,虽没有遇上惊天动地的险情,没有创造一鸣惊人的壮举,但想起这些所经历的不平凡日日夜夜,也感到不堪回首和难以忘怀。
——我们医疗队由于紧急组建、冒着余震和大雨连夜开进;个人准备时间十分仓促,装备和生活用品携带不全;多数队员出发前未进家门、未与亲人打招呼,有的父亲病重,有的还是新婚燕尔……
——我们面对和经历了遍地伤员、遍地流血、遍地呻吟等惨不忍睹场景,心理上和精神上受到了很大刺激……
——我们经历了吃干粮、喝凉水,睡车厢、猫帐篷,冒酷暑、遭虫咬,受余震、有危险等艰苦条件下的生活考验和意志磨练……
——我们经历了超常规向疲劳极限挑战,与死神争夺时间,连续奋战近100小时,完成平时难以突破的伤员分诊量和急救手术量……仅头24小时,就完成大小手术106台。
——我们有的队员轻伤不下“火线”,经历了感冒发烧、痔疮发作、肠胃不适、颈椎病加剧等疾病带来的生理、体能考验……
——在所有抗震救灾医疗队中,我们经历了最大义诊量、接诊量、分诊量、巡诊量和手术量累积的巨大工作量的压力、挑战和考验……
——我们经历了学校后续医疗队和本队部分队员率先“换防”返校的现实诱惑,等等。
目前,我们部分队员有“换防”的想法,我感到是十分自然的,是可以理解的,但就眼前承担的繁重任务看,马上“换防”是不现实的。对此,我个人认为,在这种现实情形下,我们领导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将心比心地做疏导工作,讲清形势和道理,及时理顺思想情绪;坚持用党中央、中央军委指示要求统一大家,用我军连续作战的精神激励大家,用所在灾区的工作需求牵引大家,用排忧解难和关心体贴温暖大家……只有这样,才能稳住人心,才能不减干劲。故,身为教导员的我,任务还十分繁重,还得要做“睡觉最少的人”。
德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