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德阳前线:大坪医院德阳医疗队员日记——四进汉旺

2018-12-13 12:40:25浏览:472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生的最严重的一次地震。地震后当晚,第三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生的最严重的一次地震。地震后当晚,第三军医大学成立了首批抗震救灾医疗队,由学校机关和三所附属医院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副校长赵先柱少将任领队,西南医院郭继卫副院长任队长,大坪医院医教部程晓斌副主任任副队长,新桥医院政治部姚家文主任任教导员。医疗队于5月13日零时20分出发,13日6时20分到达德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当时该院已收治伤员近600名,且仍有大量伤员不断转运来,医务人员极度缺少,我们虽经通宵赶路、专家们在已很疲劳的情况下,仍立即投入了紧张的救治工作中。在对伤员的救治中我们了解到,大多数伤员都是从绵竹市汉旺镇转来的,为了进一步了解伤员致伤整体情况,并尽可能将救治工作前移,于是我们决定前去重灾区汉旺镇。

  一进汉旺
  (5月13日16:20):我随学校赵先柱副校长一行近20人从德阳人民医院出发。天气阴雨绵绵,车流不断。从德阳出发,行进近40公里到达绵竹市。沿途道路通畅,少许桥梁路面稍有损坏,两边房屋基本完好,随着逐渐接近绵竹,两侧渐见有的房顶瓦片爆裂,少许墙壁倒塌或裂口,有的受灾群众在路边搭建简易的棚屋避雨。经绵竹继续前行10余公里到达汉旺镇,沿途受地震损坏的房屋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严重,路上不断有标着“抗震救灾”字样的车队源源不断,尤其是有大量的救护车鸣着车笛向德阳方向疾行。到了汉旺镇,见镇上大量房屋倒塌,有少部分的未倒塌的也是墙裂倾斜,摇摇欲坠的。看着这些,我们心情异常沉重。这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损害,他们的家园被毁,亲人死亡。据说镇干部除一人外已全部遇难,所有还活着的居民已经疏散,大量伤员已快速转运到德阳医院。街道两边停满了运送救灾物资、救灾人员的车辆和一些大型救灾工程车辆,还有不少救护车在随时等待着转运伤者。许多倒塌严重的大型公用建筑旁有许多身着桔黄色衣服,戴着头盔的国际救援组织队员不停地穿行于摇摇欲坠的房屋中、冒着随时可能出现的余震引起再次倒塌的危险搜寻抢救废墟下可能存在的幸存者。这些救援者们在昨日下午已经赶到了这里,他们已经连续工作了十多小时。还有一些医护人员参加到一线救护的队伍中,他们在等待着挖掘出伤员后进行紧急救治,并快速转送。可以看出,救援人员已在震后的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并已开展了有序有效的救助工作。我们所在的德阳人民医院就已接收了近600名重伤员,市内其他各医院也接受了大量伤员,展开了急救工作。在了解了救援组织人员无任何伤亡事件,现场参加救援的医务人员基本到位。考虑到我们医疗队的这些专家在通宵赶赴灾区,并立即投入战斗,连续抢救病人已10余小时,已是相当疲劳,而且在德阳人民医院也有大量伤员等待他们专业救治,他们在那里能更好地发挥他们专长,因此,我们决定立即离开汉旺返回德阳人民医院,继续投入紧张的抢救工作中。

  二进汉旺
  (5月16日16:00):今天是震后第四天,在继续连续奋战,紧张地在德阳人民医院抢救重伤员,完成了近200台急救手术,成功地组织了首批60余名重伤员转回三医大各附属医院继续救治后,我们心中对汉旺灾区的惦念越来越强烈。那里的群众怎么样了?那里的伤员是否都得到了救治?是否都转移出来?还有无滞留的伤病员?那里的救灾工作进展得怎么样了?尤其是那些参加抗震救灾的官兵们有无伤病?带着这些惦念我于5月16日16:00再次驱车赶往汉旺镇。
  今天天气很好,当地的气温已逐渐回升,我们离开德阳驶入经绵竹前往汉旺镇的公路。一路上可谓是“车水马龙”,一队队车队不断涌向绵竹,涌向汉旺,有的是各省市政府部门的、有大小国营及个体企业单位的、有个人自愿者组织的,都运载着各种抗震救灾物资前往灾区捐赠。不时有一些急救车呼啸而过。路两边的抗震救灾棚比前几天明显增多,秩序也明显改善。不时可以看见防疫人员在喷洒着消毒药水,专用饮水供应车在各村镇点上不停的供应清洁的生活用水。已有许多农民们在地里忙着收割已成熟的麦子。在多个主要的路口都有了值勤民警,各种路标指示也明确树立起来,引导各种车辆尽快有序的赶到灾区一线。同时在路边也建立起救灾物资集散点,对各地捐赠的物资有了统一的接收、分类,并进一步分发到急需的地方。
  进入汉汪镇,路的两边整齐的停靠着大量军车,路上武警战士在值勤疏导过往车辆。两边倒塌的建筑有明显搜救过的痕迹。救灾部队已深入到镇中进行全面搜救。我们找到了驻汉旺救灾部队总指挥部,并和他们取得了联系。从指挥部得知,目前在汉旺参加抗震救灾工作的有陆、海、空三军指战员7000余人,并建立了统一的指挥,有效的展开救治,已救治数千群众。战士门连续几天奋战在一线,已极度疲劳,加上已到灾区四天了,搜救任务更加紧迫,为了尽快搜救可能的生存者,战士们甚至不愿休息。随着时间的延长,气温上升,防疫任务更加艰巨。指挥部总指挥见到我们,听明我们的来意,知道我们已考虑到一线指战员们连续抢险,体力极度透支,身体抵抗力下降,各种伤病极易出现,疾病流行的危险性越来越大的情况,我们特地送来了一些防病防疫方面的药品,同时表示计划进一步帮助部队开展防病防疫工作,他们非常高兴,连连说你们来的得太及时了,想得太周到,希望能尽快给战士们提供医疗帮助,防疫防病知识帮助,提供相应的药品及防护物资帮助。听到这些,我们感觉责任重大,我们作为军队医疗机构,有责任为部队官兵服好务,保障部队战斗力。带着部队指战员的愿望,我们立即返回营地着手准备。

  三进汉旺
  (5月17日15:00):昨天,在了解了抗灾一线部队防病防疫的基本情况后,我们连夜准备,紧急调集了一些药品物品等,同时临时编写印制了6千多份战士防病防疫知识宣传口诀。虽然这些药品物品不能满足部队需要,但能解决一些急需,因此,在赵副校长带领下,我们组织手术后轮休的十多名专家再次驱车赶往汉旺镇。
  出了德阳,一路前行,因去过两次,道路已很熟悉了。一路上车辆不断,许多抗震救灾的车辆有序地赶往灾区,只是自愿者的小车少了许多。前几天,由于全国各地大量的志愿者驶车赶来,极大的加重了原本重负的道路负担,对救灾物资的运送已造成了一些影响。因此经媒体的广泛宣传,志愿者们已调整了自己的目的地和工作方式,他们自觉地将大量的捐赠物质有序的送到捐赠物质接收点。
  志愿者是本次大地震中出现的一支抗震救灾生力军,他们有的来自学校、有的来自机关企业,有的来自城镇、有的来自乡村,有的是青年人、有的是老者。他们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来自国外。他们自发地集结到一起,来到了灾区,不仅捐赠他们带来的各种物资,同时也献出他们的气力。黄丝带是他们的标志,这些美丽的黄丝带飘扬在救灾的各个地方,他们为灾区人民带来了爱,为灾区人民带来的信心,他们展现了中华人民族几千年传承的最优良的本质。我们不能不为之动容。
  到达汉旺镇,我们与指挥部联系,赠送了自行编制的防疫防病知识宣传单和一些急需药品、卫生防护器材。然后在该部队卫生科长的引导下,我们一行来到汉旺镇中心。这里的房屋大部份倒塌,战士们冒着余震不断,随时可能发生再次倒塌的危险,在一片废墟中不停地搜救可能的生存者,寻找死亡者的尸体。他们没有规律的饮食,没有足够的睡眠,没有充足的饮水,更没有足够清洁的生活用水,有的是高强度连续的挖掘清理、满天的灰尘和不时漂来的臭味。许多战士都出现了皮肤病、股癣、脚癣和角膜炎、咽喉炎等。专家们立即展开,为战士们细心地检查,并按病情发放各种药品。天色渐晚,专家们只恨时间太少,遗憾携带的药品不够。但在医院的救治任务在催促着他们返回。临走时我们承诺明天再来,还要送些他们急需药品。

  四进汉旺
  (5月18日 15:00):经过一夜的准备,我们又组织了有近十名专家的医疗队,由我和姚教导员带队,再次赶向汉旺镇。一路上仍是抗灾车队不断,只是秩序更加规范。路边安置灾民的帐篷更多了一些,更规范了些。田野中金黄的麦穗迎风飘迎,更多的农民在田中忙碌的收割,几辆大型的收割机更是发挥作更大的作用。各级基层政府快速高效的抗灾组织,广大人民群众抗灾自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顽强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来到汉旺,我们立即赶到部队驻地,一打听才知道,战士们已经组成小分队,更深入到灾区中心及偏远的乡村中去了。我们立即提出要去战士们战斗的一线为他们提供医疗保障。但部队首长考虑到专家们的安全,没有同意。于是我利于通迅兵的步话机与前线的指挥员通了电话,告诉他们带来的药品留在了营地,希望战士们返回时能得到相应的治疗,同时也祝愿战友们一切平安,多多保重。

来源:德阳前线(程晓斌)
日期:2008-6-5 17:54:44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诊病别“顺杆儿爬”

上一篇:

战地纪事之十九:“能躺在这帐篷里就是奉献”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