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积水潭医院放射科 程晓光 闫 东
随着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能够发现骨质疏松的检查方法逐渐增多,它们各有特色,检查时需要关注的疾病线索也各不相同。
常规X线 最常用的检查方法
目前,在我国多数医疗机构中,尤其是在基层医院,常规X线平片仍然是诊断骨质疏松最常用和首选的检查方法。骨质疏松的主要表现有3点。
1.骨的透光度增加,当发生骨质疏松症时,单位体积内的骨量减少,骨钙量降低,对X线的吸收量也随之减少,致使穿透骨骼到达胶片的射线量增加。
2.骨小梁与骨皮质的改变,骨小梁在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中变化早而快, 因此最能反映骨质疏松症的骨丢失情况,表现为非承重的骨小梁减少,承重骨小梁逐渐发生代偿性增厚,从而表现出典型的影像学特征,这一点在椎体上表现最为明显。
3.骨折,这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并发症,只要存在骨质疏松症性骨折,无论骨矿密度测量结果如何都可确诊为骨质疏松症。
常规X线摄片优点很多,如方法简便费用低廉,但是观察存在主观因素,且易受投射条件、胶片本身质量等因素影响。同时,只有在骨量丢失超过30%以上时X线平片才会出现骨质疏松症征象,而这已是骨质疏松症的晚期表现。因此,其准确度和稳定性相对较低,对骨质疏松症早期诊断帮助不大。
光子吸收法 已逐渐被淘汰
光子吸收法包括单光子吸收法(SPA)与双光子吸收法(DPA)。SPA最初在上世纪60年代应用,放射剂量不大,准确性较高。但无法测量软组织厚度和构成不一的部位(如髋关节),测量时影响因素较多。DPA虽然准确性及精确性均明显优于SPA。但因检查时间较长,分辨率差,需仔细校正放射源的衰减,放射源也需定期更换,因此目前已被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所取代。单能X线骨密度仪(SXA或SEXA)克服了SPA放射源不稳定的缺点,但仅能测量周围骨的骨密度,如跟骨或前臂骨等,而且测量值容易受到周围软组织及骨内脂肪的影响。
双能X线骨密度仪 目前的公认标准
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或DEXA)检测时间短,辐射作用小,测量值的准确性和精确性都有提高。它是目前诊断骨质疏松的公认标准,在国内外广泛应用。要注意DXA区分皮质骨和松质骨,测量的是面积骨密度,在腰椎正位测量时可因骨质增生、椎小关节和间盘退变等,使测量值产生误差,从而得到偏高的骨密度(BMD)。
定量CT 前景较好的检查方法
QCT和pQCT,即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和周围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是利用临床上常规使用的CT机,对椎体BMD和周围骨BMD进行定量测定的技术。该测量方法是扫描时把人体模型放在患者身体下面,并与患者同时扫描,利用二者CT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再通过计算机得到测量部位的BMD值,可以有效地减少外界因素对测量值的影响。
定量CT测量技术是唯一可选择性测量骨皮质或骨松质骨矿含量的方法,可以敏感地反映出骨丢失的程度并对治疗效果作出准确评估。可以清楚显示骨质疏松症时骨质的形态和密度改变。除此之外,目前已广泛应用的多排螺旋CT可以多角度观察骨质疏松症所致的椎体压缩变形、椎体的退行性变以及变形椎体邻近椎间盘的膨出或突出。在鉴别诊断上,如骨质疏松症时可以见到单纯骨折的骨折线,而骨髓瘤或骨转移瘤则表现为局部骨的破坏,常见椎弓根破坏,以及软组织肿块影等征象。尽管具有上述优点,但由于射线量多、费用高,且诊断标准有待确定,目前定量CT临床使用不多。中国CT机很普及,有开展定量CT应用的条件。
μCT又称Micro-CT、显微CT等,是一种可以观察到组织和细胞结构水平的CT。该技术的高空间分辨率可以得到所测部位的3D影像,分析测量传统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的诸多参数,如骨小梁的厚度、体积等,从而更加全面、直观的观察骨质量的改变。目前仅用于观察小型动物或小块骨标本组织。
MRI 主要用于鉴别诊断
用磁共振评价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崭新的方法。目前,MRI在骨质疏松症检查的主要目的在于鉴别诊断,如骨质疏松症性椎体骨折在MRI上表现为凹陷形、扁平形、楔形的特点,可与恶性肿瘤相鉴别,而普通X线片则无法区分。
定量超声 诊断标准尚需明确
定量超声(QUS)测量为无创伤、无辐射检查,费用低,设备携带方便,还可以提供有关骨量以外的骨结构信息。有文献报道,QUS在评定老年女性骨折风险度时,几乎与DXA效果相同,因此应用前景比较广阔。QUS的缺点在于诊断标准尚未明确,检查部位局限在跟骨和手指。
上述影像学测定法各有优点,在诊断骨质疏松症时应结合现有条件,寻找一种切合实际的方法努力发现临床中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帮助他们早日接受正确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