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与死神争夺生命

2018-12-13 12:46:14浏览:901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本报记者谭嘉通讯员刘胜江王中委□  汶川地震发生后3小时,第三军医大学第一支医疗分队紧急出动,驰援灾区。   5月12日23

□本报记者 谭 嘉 通讯员 刘胜江 王中委□ 
  
  汶川地震发生后3小时,第三军医大学第一支医疗分队紧急出动,驰援灾区。

  5月12日23时起,该校又连续派出7支医疗队、14支卫生防疫队、1支心理救援队、1支物资保障分队,410个身影在余震不断、险情频发的山间穿行。

  截至6月5日,共有856台手术在废墟中完成,18302名伤员转危为安;130多个医疗小分队挺进与外界失去联系的70多个村寨,救治群众3000多人;1068名伤员被安全转移到后方,接受进一步治疗。

  在这场与死神争夺生命的战斗中,第三军医大学赴川抗震救灾医疗队全体将士永不言弃。

  快点!快点!再快点!

  “那时唯一的念头就是,快点!快点!再快点!”5月12日23时许,第三军医大学副校长赵先柱少将率领由38名创伤、骨科、麻醉科专家组成的第三军医大学第一医疗队火速出征,于5月13日6时20分到达地震重灾区德阳。这是第一支到达德阳灾区的外援医疗队。

  突如其来的灾难,让人们措手不及。800多名伤员横七竖八地躺在德阳市人民医院门前的空地上,危重伤员还在源源不断地送来。惊恐,呻吟,近于无序的忙乱,让赵先柱的心深受震撼:“先快速检伤,摸清情况,再分类救治!”

  半小时分片拉网式查看伤情,发现以外伤居多。当地医院外科医生人手严重不足。“让我们的人上!”赵先柱一声令下,全院仅存的6个手术台全部投入使用。

  第一个24小时,医疗队完成106台手术,危重病人手术全部完成。附属西南医院骨科主任王序全一刻也没有休息,连续做了7台手术。第二个24小时,全队完成170多台手术,重症患者得到及时处置,同时对已处理的伤员进行全面复查。第三个24小时,手术突破200台(次)。

  5月14日中午,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芦源泉被紧急送到德阳市人民医院。他在搜救受伤群众时遭遇余震,从楼上摔了下来。伤员急需手术,但此刻手术台已全部占满。“手术我来做!”附属大坪医院黄显凯教授毫不犹豫地上楼,冒险启用位于医院大楼12层的手术室。在不时袭来的余震中,历时两个多小时的手术顺利完成。

  72小时连轴工作,242条生命重获生机,医疗秩序回归井然。赵先柱说,这是“快速检伤、分类救治、逐级后送”的大规模战伤救治原则的成功体现。

  “就是爬也要爬到映秀” 

  5月13日12时,第三军医大学迅速组建第二批医疗队赶赴汶川,由校长王登高担任总指挥。行至都江堰,通讯全部中断,道路完全阻绝。“我们早到一分钟,就能多抢救一名群众的生命,就是爬也要爬到映秀!”69名医疗队员把急救药品和器材化整为零,男队员每人负重达50公斤,12名女队员也都负重30多公斤。队员们先是乘冲锋舟沿岷江逆水行进,在距映秀7公里的阿坝铝厂登岸。路上到处是塌方和泥石流,队员们只好在山崖和峭壁间艰难攀行。上边滚石不断,下边是汹涌的岷江,险象环生。队员李永华在跨过一个陡坎时,脚下一绊,失去重心,身体向下滑去,后面的队员一把抓住他的背囊,另外一名队员扔给他一条背包带,好不容易把他拉了上来。14时30分,王登高率部抵达震中汶川县映秀镇。这是第一支到达映秀的医疗队。(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映秀镇卫生院副院长蒲倩领着附属新桥医院医教部主任徐剑铖,从卫生院里抬出两张治疗床、4个氧气瓶、一台麻醉机、一台心电图机。队员们用从废墟中挖出的木料和纱窗网,搭建起了灾区第一顶医疗帐篷。当天,在这个简陋的医疗点里,队员们救治伤员159人,开展手术34例。

  王登高临危受命,被阿坝州指挥部任命为映秀震区医疗总指挥。他将几天内陆续赶来的十余支医疗和防疫队伍协调起来,合理配置力量,高效展开救援。目标只有一个:不惜一切代价,尽一切可能抢救生命!

  被埋68小时的11岁小女孩张春梅、被埋108小时的董凤强、被埋147小时的沈培云、被埋152小时的虞锦华、被埋179小时的马元江……9名被埋100小时以上的重伤员,先后被第三军医大学医疗队成功救治。在抢救张春梅的过程中,附属西南医院护士长鲜继淑冒着余震,在极其狭窄的空间里守候在孩子身边近10个小时,给她补充能量,不断安慰鼓励她。虞锦华是被施行双膝关节离断术后救出的。由于现场没有监护仪,附属新桥医院手术室护士唐棠只能不间断地为她测量生命体征。“可以用自己的技术去抢救生命,我觉得很神圣。”唐棠说。

  带来生机的迷彩

  在理县,在汶川,在70多个边远山寨,第三军医大学的一支支医疗队在副政委张朝宁的带领下奋勇前行,把生命的希望带到那里。

  前往汶川的医疗队在317国道米亚罗至理县段遭遇5.9级强余震。顷刻间,山崩地裂,地动山摇,遮天蔽日的尘土、翻滚飞溅的岩石倾泻而下。医疗队被隔成3段,队长、附属新桥医院副院长孙汉军和部分队员被堵在高家庄三面环山的峡谷中,现场600多名群众随时都有被山石掩埋的危险。孙汉军临危不惧,迅速组织遇险群众和医疗队员转移到一块小高地。在菜地上搭起的临时帐篷里,医疗队员用6支手电筒照明,跪在地上为4名重伤员实施手术。

  地震发生后的3天里,由于交通、通讯中断,汶川灾情成为谜团。附属大坪医院院长黄旭东率医疗队携带价值500多万元的药品器械,冒死穿过余震区米亚罗至汶川的200公里“死亡之路”,率先到达汶川县城。此时,汶川县医院里连最起码的消毒酒精和纱布都已经耗尽。

  从地面到空中,150多人次的医疗小分队进村入户、巡回诊疗。应急医疗小分队神兵天降,乘直升机赴卧龙、桃关、草坡、耿达、银杏、三江等交通中断的周边乡镇实施“孤岛”救援。

  在“熊猫家乡”卧龙,地震后近3000多名群众被困。附属西南医院普外科钱锋副教授背负40公斤重的药品器械,被空投进卧龙镇。他是第一名进入卧龙的外地医疗队员。在此,钱锋还为一只大熊猫幼崽做了手术。这只名叫小双的大熊猫幼崽,脚掌被碎玻璃碴划破,出现了严重的感染症状。两名保育员一边给小双喂吃的,钱锋一边给它清洗伤口,进行清创手术。

  在理县唯一没通公路的浦溪乡,步行前往巡诊的医疗队员发现了一位先兆难产的产妇,情况万分危急。队员们用树枝扎了一个临时担架,翻山越岭18公里,连夜将产妇抬回医疗队实施剖宫手术。产妇产下一个女婴,母女平安。

  不辱使命

  这场战斗,将星闪烁。王登高、赵先柱、张朝宁等军职领导身先士卒,战斗在一线。他们抢救伤员,转运伤员,在废墟中营救幸存者甚至背负遇难者遗体。

  这场战斗,义不容辞。第三军医大学全校7000多人递交请战书。一级教授杨宗城不顾78岁高龄,请求参加医疗队。身患癌症的胸外科范士志教授和同在医院工作的儿子范伟力写来了请战书。31岁的主治医师张帆在请战书中写道:“与其让我71岁死在床上,不如让我31岁牺牲在抢救伤员的战场上。”独自照顾5岁女儿的骨科护士长廖淑梅7次请战。接到出发命令后,她在余震中把女儿托付给邻居照看,毅然加入了出征的队伍。

  这场战斗,全力以赴。为了抵抗过度疲倦的侵袭,附属大坪医院手术室护士长甘晓琴自扇耳光。伤员从手术床上自己爬起来,扑通跪在甘晓琴面前:“我一辈子都要记住你们!”创伤科医师郭庆山连续完成11台手术后,靠在墙上就睡着了。

  在这场与死神争夺生命的战斗中,第三军医大学全体将士不辱使命。刚从映秀镇赶回重庆的学校政委高福锁少将饱含热泪对记者说:“这是我们长期抓军事斗争和突发事件机动卫勤准备的结果。这次抗震救灾,对校党委、对全校官兵都是一个考验。全校上下视人民生命大于天,与灾情争速度,从时间手中抢生命,没有愧对军委首长关于三军医大具有浓烈的火药味和枪炮声的高度褒奖。”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庄仕华荣立一等功

上一篇:

β2-微球蛋白 血尿检验应互补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