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中医概念的内涵应重新界定

2018-12-13 12:48:16浏览:755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重庆荣昌县人民医院刘世峰   读3月17日《中医周刊》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吕玉波文章《中医院发展要汲取人类文明成果》,我颇有同感
重庆荣昌县人民医院 刘世峰 
 
  读3月17日《中医周刊》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吕玉波文章《中医院发展要汲取人类文明成果》,我颇有同感。笔者认为,中医要发展必须走继承创新之路。不但要借鉴现代检测技术,更重要的是要更新观念,重新界定中医概念的内涵。

  ▲纵观中医发展历史,无不是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走创新发展之路,才推动了医学的繁荣和进步。

  东汉末期战乱频繁,瘟疫流行。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成著名的《伤寒杂病论》,开中医辨证论治之先河,成为一代宗师。金元时代的朱丹溪通过寻访名师,勤于实践,认识到诸多致病因素中,湿热、相火发病最多,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观点,最终成为滋阴派的代表人物,丰富和推动了中医学的发展。明清时代瘟疫流行,叶天士、吴鞠通等人从临床实践出发,用清热解毒之寒凉药物治疗温热类疾病疗效显著,独树一帜,创立“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将中医学推向了鼎盛。

  ▲作为医务工作者,疗效是关键,生存是根本,只能在生存中求发展。

  现代中医的危机意识特别强:一方面哀叹中医自清代温病学取得重大成果后没有重大突破,甚至在衰退,担心中医会消亡;另一方面又不愿革故鼎新,接受新的知识和科学技术,还在追求原汁原味的所谓纯中医,稍有离经叛道,或者借鉴现代检查技术,就被扣上“西化”的帽子。

  扁鹊尽管医术高明,名闻天下,但是他仍然自觉适应环境的变化:“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

  ▲在科学发展的今天,保持中医“整体观念,四诊八纲,辨证论治”特色固然重要,否则就不是中医了。问题是我们如果不与时俱进,必将遭到历史的淘汰。

  比如“四诊”,古代中医没有更先进的办法诊察疾病,只有把希望寄托在脉象上,故中医非常推崇脉学。时代不同了,现在有了B超、CT、显微镜等现代化的诊查设备,都可以作为望诊的延伸纳入中医望诊范畴。又如问诊,有很多病人在看中医前都经过西医检查,服过西药,这些都需要了解清楚,为中医辨证提供依据。现在辨证论治概念都是尊崇任应秋、秦伯未两位中医先辈所下定义,基本上是纯中医的,并且被写入中医教材。这个定义从传统中医角度看是完全正确的,基本上没有疑义。但他们是从中医古籍研究而来,古代中医是这么运用的,也是这么说的,无可厚非。而在今天看来,恐怕应该增加新的内容。

  ▲中医有不少内科疾病都是以症状命名,然后再去分辨证型的,而症状根本就不是病。所以,现在按照这个思路和模式搞出来的标准化证候也多半是做无用功。

  以中医臌胀病、水肿病为例。臌胀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病位在何处?古人无法知晓,只能根据观察所得将它分为气、血、水臌辨证施治,治疗效果也肯定不理想。所以古人称风、(中风、脑溢血、脑梗死)、痨(肺结核)、臌(肝硬化腹水)、格(阴阳格拒)为中医四大死症(不治之症)。又如中医将水肿病分为阳水和阴水辨证治疗,而现在看来也是病因病位不确切,故治疗效果也不理想。这种诊断病人不会满意,最多能缓解或消除症状,达不到治疗目的,不能根治。在治疗方面,名老中医邓铁涛用中医中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焦树德创尪痹冲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均取得较好疗效,这是一个好的开端。

  笔者认为,中医要发展首先要正名,名不正则言不顺。新的中医定义应该是:在中医整体观指导下,以“四诊”方法(含现代检查技术)收集病情资料,运用中医思维和各种辨证手段(如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等)进行分析归纳,或者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确定病名以及证候类型,以中医中药(含针灸、膏、丹、丸、散等)为主治疗疾病的中国医学。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现代中医诊疗离不开西医

上一篇:

成都军区总医院援建灾区卫生院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