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医疗队上山为少数民族兄弟送药。郭凯/摄
“5·12”汶川8.0级大地震,震中汶川南部的绵池、草坡等地区受灾最为严重。地震后的大山失去了往日温馨可爱的容颜,植被也因山体滑坡而变得惨不忍睹,陡峭的山坡不时有飞石冲下,但还有灾民被困在山里无法出来,他们正经历着缺医少药以及伤痛的折磨。
5月14日,来自北京空军总医院的医疗队员们,背起沉重的背包翻山越岭,进入汶川的各个村寨,送医送药。撕裂的山体,让人们的心凝聚在了一起;倒下的房屋,反而让中华民族的脊梁挺得更直。
山寨来了解放军
作为这次特大地震灾区的震中,汶川县通往山寨的道路全部中断。
为了使受伤的灾民得到及时治疗,空军医疗队把救治的范围延伸到村寨。他们在绵篪镇展开100张床位的灾区中心医院,集中开展医疗救护的同时,主动组织医疗小分队深入到位于大山深入的边远村寨。
到达汶川县绵池镇羌锋寨的第二天凌晨,得知10公里外的沙坪关村1000多名灾民中有40多名因伤急需救治的消息后,医疗队立即组织一支由党员干部组成的突击队,向深山开进。空军医疗队队长、空军总医院副院长刘朝中要求:“为了救治尽可能多的受灾群众,小分队除了带雨衣和干粮以外,全部背负药品。”
突击队队长、空军医疗队主任黄美良带着8名医护人员,翻山越岭,徒步行走10多公里来到汶川县的沙坪关寨。
“解放军来了!救星来啦!”住在山上的藏族、羌族的灾民们把队员们紧紧围拢起来。
赤胆忠心冲在前
假如没有人告诉你,谁也不会知道,今年40岁的医疗队员何晓锋曾经是一位白血病患者。10年前,他因白血病曾做过骨髓移植,但他没有被疾病吓倒。2003年,作为感染控制科医生,他勇敢地参加了抗击非典的战斗。这次,他又积极参加入川抗震救灾工作。
医疗队刚刚进入灾区的当天,他就带领着感染控制科的焦力群、马文杰等队员展开了防疫工作。为了保证驻地1000多名灾民和营区医疗队员的生活安全,他们忍受消毒液刺鼻的味道,抓紧配制洗消液,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飞石区,为驻地和附近14个村寨进行消毒,每到一个村寨,就把防疫宣传资料发到每一户灾民手中。
队友们担心他的身体,他坚定地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关键时刻,就要冲在最前面。”
5月19日晚23点,绵池地震指挥中心消息,空军总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所在地可能发生大的余震。医生们急了,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受灾的群众,尤其是那些受伤的灾民们。
漆黑的夜,随着一阵剧烈的抖动变得更恐怖了。瞬间,被震酥了的山体发生大面积跨塌。医疗队长刘朝中和空军后勤部卫生部医疗管理办公室主任岳伟东紧急通知大家,在随时保障驻地伤员和难民安全的前提下,迅速组派人员,到附近边寨巡视。
第二天天刚亮,医疗队便兵分几路。队员张希东毅然背上几十斤伤病员急需的药品和少量的食品,与汶川县特种兵大队等成员组成的突击队,踏上艰险的山路。途中,翻山越岭,且余震不断,随时有滚石滑落,精力和体力严重透支。
同去的队员发现他有些苍白的脸上不停地淌落着豆大的汗珠,劝他说:“不行的话,就留下不要往前走了。”
他坚定地说:“我能行,我不会掉队的。”他只有一个信念:决不能给空军总医院丢脸,不给空军抹黑。
6个小时后,他终于坚持到了第一个村寨。顾不上调整休息,他一边给灾民治伤送药,一边给灾民作防疫宣传,同时用笔写下防病注意的要点,走一家送一家,就这样走遍周边足湾村、樟排村、两河村、充克村等4个村寨,巡诊69人次。
在从克充村回来的路上,走在前面的他突然听到同队的向导大声叫他往回走,他三步并作两步往回撤。在他刚刚站在向导身边的时候,前面的山石倾泻而下。
他在56小时没有好好休息的情况下,晚上依然整理资料总结安全跋涉山路的经验,为其他队员提供参考。
他的同事给笔者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老婆,我要执行特殊任务了,你我都是军人,都懂得服从命令是我们军人的天职,我一定会完成任务的,放心吧!深爱你们的希东。”笔者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
一篮枇杷谢党恩
汶川县绵池镇余震不断,岷江两岸不时传来山石坍塌发出的声音。
5月21日上午9点20分,一架直升机徐徐降落在绵篪镇羌锋寨灾民临时救护中心附近的一块空地里,机舱门刚刚打开,空军政治委员邓昌友上将就跃下飞机,快步向空军总医院医疗队开设的灾民临时医疗救护中心走去。
当邓政委在医疗队的帐篷里听完简要情况汇报后,走出帐篷准备到临时救护中心察看住院的受伤灾民时,一群身着羌族服装的百姓来到邓政委面前。
一位羌族老大妈手里捧着一篮枇杷递到首长面前:“首长,我是羌锋寨的灾民王国秀,医疗队每天都到附近村里开展巡回医疗,他们不但帮我们看病、送药,每次都把自己带的口粮送给村里的孩子,感谢首长带来的好部队。”
“老大妈,党中央、胡主席十分关心灾区人民,特大地震发生发后,中央军委马上下命令,我们以最快的速度,赶赴灾区执行抢救任务。下一步,我们还将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做好防疫工作,帮助大家重建家园。”
连续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邓昌友政委显得十分疲惫,他握着老大妈的手,随后接过了这篮饱含灾区人民对人民子弟兵的深情厚谊的枇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