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汶川前线:医疗队 宣传队 防疫队 工作队

2018-12-13 12:49:39浏览:491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6月17日,我院驻注川医疗队积极协助当地政府迁移安置群众,他们在安置点为群众送医送药,宣传防疫防病知识,做好群众人心稳


  6月17日,我院驻注川医疗队积极协助当地政府迁移安置群众,他们在安置点为群众送医送药,宣传防疫防病知识,做好群众人心稳定的工作。汶川县张县长赞扬医疗队紧紧围绕当地政府的中心工作,既是医疗队,又是宣传队、防疫队、工作队。
  17日,是连续几天的大雨后的一个晴天,为防止震后因大、暴雨引起次生灾害,汶川县委、县政府紧急组织龙溪乡海拔3000米左右的直台、俄布、龙溪三村1200多名受灾群众,迁移到了山下绵虒乡集中安置。当孙卫忠政委得知这一情况后,马上想到大量的人员集中,一是容易引起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其他系统疾病传播,需要加强防疫宣传和控制疾病;二是还会有个别离开故土的群众思想可能不通,需要做疏导工作;三是灾后的大迁移,有些群众可能加重病情,需要及时送医送药。于是,他一早就带领外科、呼吸科、消化科、神经内科、皮肤科等13个医疗专业的专家教授,驱车来到汶川县绵虒乡集中安置点,给灾区群众送医送药送防疫知识,做工作安抚人心。
  医疗队员刚一下车就被群众团团围住,专家教授因陋就简“就地”展开门诊,询问病情、检查体征、开方取药。看病的群众太多,为了能有更多的时间为群众看病,医疗队员们口渴了连水都顾不上喝一口,有人戏说,这样也可以减少上厕所的时间。刚刚搭建的帐篷没有桌凳,85岁何秀珍老人看病时,孙政委一直搀扶着她量血压,老人说:“地震了,我们没有了钱,看不起病了。”孙政委关切的安抚她:“我们是来为你们服务的,看病吃药都不要钱,你放心看病吧,明天我们还来看您。”老人激动地流下了眼泪。一位姓陈的女士在地震中因房屋倒塌砸伤胸部,剧烈疼痛长达37天,骨科专家孙红振仔细诊断、查看伤势后,立即给予敷药、胸带固定等处理。治疗后,陈女士感觉疼痛明显减轻。激动地说:“感谢你们,我们刚从高半山上下来,你们就赶过来给我们送医送药,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你们真是比亲人还亲。”
  “看病治病是根本,但预防疾病、稳定人心更关键。”医疗队出发前,孙卫忠政委要求队员不但要治疾病,还要医心病。医疗队员在积极为群众看病治病的同时,向乡亲们宣传防病治病的基本常识,对个别有思想情绪的群众进行开导劝慰。
  孙政委率先拿着防病宣传单穿梭在各帐篷之间,走遍了安置点的所有帐篷。所到之处他都要向乡亲们讲解如何预防胃肠炎、中暑、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号召大家要注意环境卫生、个人卫生、饮食卫生等,向大家介绍到:“乡亲们有什么问题,请找我们医疗队的专家教授给予治疗,我们是专门来为你们服务的,并会在这里长期设点。”并给群众和各村支部书记留下电话,表示有什么问题和困难给他打电话,保证随叫随到。
  医疗队查看病情送医送药的同时,还进行搬迁政策宣传,讲明搬迁是党和政府为防止次生灾害对群众生命构成威胁所采取的积极政策。队员们对广大群众嘘寒问暖,进行心里抚慰,鼓励他们坚强。村民郭光洪,头昏、头痛20多天,伴严重失眠、健忘,近段时间症状明显加重,甚至把脱下的胶鞋当成瓶塞来盖在温水瓶上。神经内科张猛副主任详细询问了病史并仔细进行查体,发现他是听说要搬迁后,认为自己没有了土地,又没有手艺,担心以后的生活没有着落,感到前途渺茫。张副主任耐心细致的告诉他党和政府会解决他们的困难,在给予心理干预的同时,开了调节情绪的药物,并且把自己的电话号码也给了他,说有什么不适,可随时打电话,病人和家属很受感动。50多岁的王姓村名,地震后,一直感到全身无力、食欲差,以为自己得了什么重病,听说有医疗队来了,就赶紧过来求医。经呼吸科黄勇教授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发现没有明显器质性疾病,是因受地震灾害引起的心理应激反映。于时黄教授就开始了心理疏导,让他放宽心,勇敢的迎接新的生活。他听后,心中久存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脸上露出了会意的笑容。
  医疗队员们顶着强烈紫外线的照射,问诊灾区群众近870人,诊治病人131人,发放预防疾病宣传单360张,开展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57人次,受到了灾区群众的广泛好评。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持续高热应当警惕药物热

上一篇:

抗旱救灾 南医学子在行动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