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 张殿英
骨科是研究运动系统疾患的学科,是外科领域范围最广、内容最复杂的一门学科,在我国外科领域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现代骨科技术相对欧美等国发展滞后,尚处于普及阶段;骨科专科化建设也刚刚起步,骨科疾病以中医正骨、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预后肢体功能恢复不佳,生活质量低下。而西方国家已进入骨科专科化建设阶段,对不同病例研究更加深入细致,治疗手段更加专业化,这样使我国骨科专科化发展相对世界先进水平愈发滞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在冯传汉、牛惠生、屠开元、方先之等老一代骨科先驱的带领下,全国先后形成多个骨科基地,成立了多个如创伤骨科、矫形等骨科中心,创办骨科进修班,培训骨科专科医师,促进了骨科队伍的发展。
近年来,频发的灾难更使我们对骨科专科化建设的迫切性加深了认识。汶川地震伤员以骨科为主,占总数的50%以上,且大多数患者病情严重且复杂,在很大程度上考验了骨科医师的应急处置能力及专业素养。作为参与支援四川的一线医疗救援工作者,我深切感受到骨科专科医师的培养制度还有待完善和发展。由于客观条件所限,很多地市级医院的骨科专业分工不细致,严重缺乏专业的创伤骨科人才,且专科知识更新相对滞后。
现在,我国骨外科专业人才的培养已经从传统意义上的普及化全科型人才发展到有明确分工定义的亚专业学科,如创伤骨科、脊柱外科、关节外科、骨肿瘤科等。在我国专科医师制度完善规范的过程中,骨科专科化建设和人才培养业已成为我国专科医师培养中的关键一环。
我国骨科医师培养可以借鉴美国医师继续教育的模式和经验,以核心竞争能力为中心,明确目标水准,设置课程和临床工作量,开发合理的评估手段,完善毕业后的骨科专科医师培训规范、认证及准入制度。
分析国外成功经验,我们发现,成功的专科医师制度必须具备合理的培养流程、活跃的竞争机制、不同专业细致的培养计划以及严格的准入制度。我国目前骨科医师培养的年限、顺序与西方比较类似,但完成骨科专科医师培训后,尚无明确的亚专业的准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