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中医药学会 温长路
2009年,中医界喜事连连。当为迎接建国60年而举办的“国医大师”评选结果刚刚揭晓,30位医界精英代表的事迹正为国人津津乐道之时,以洛阳平乐郭氏正骨为创作蓝本的电视连续剧《大国医》也在央视电视剧频道热播了。
面对一群活生生的国医大家们的动人业绩与经过艺术加工的几代骨科圣手的感人形象,人们又一次为坎坷不平的中医史所震撼,又一次为可歌可泣的中医人所感动,又一次被光辉灿烂的中医学所折服。大家对中医的关注度在延伸、在提升。
医乃圣贤伟业
中医是什么?是“字字精金美玉,为千古不朽之作”(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之文化。她的文化基调、她的哲学思维、她的社会职能、她的人本理念、她的防治体系、她的实践经验等,构成了她的全部。这是电视剧《大国医》中最基本、最典型、最精华的表述。作为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医学随着文化的发生、发展而不断发展、进步。中国文化所独有的广博、深厚、朴实、包容的特色,造就了中医学典型的东方医学之身,影响着中国乃至国际上许多地区,显示出她巨大的生命力和独有的魅力。通过《大国医》的故事去深层次地透析中医,从文化起步、以文化立论的思想昭然若是,中医学传承、创新、发展、振兴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被揭示得一览无余。如果要赞赏这部电视剧的成功,它的这种立意恐怕是最具高度的。
中医文化是什么?是以仁、和、谦、诚为主体的文化理念,以精、慎、严、廉为主导的文化实践和以美、雅、馨、便为主线的文化环境。其中理念是最根本的,它体现的是中医学的核心价值观;实践是最重要的,它体现的是中医学的特色优势;环境是最直接的,它体现的是中医学的民族特征。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电视剧《大国医》中,中医文化的这种构式是完美的。医乃“精光之道,大圣之业”(《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论》),“道之大者,拟于天地,配于四海”(《黄帝内经·徵四失论》)。而要从事这项包揽天地间、四海内深奥道理的,圣贤的伟大事业,不是随便哪个人都能胜任得了的。“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善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凶吉,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扑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德为医者生命
在《大国医》中,主人公郭一山、云鹤鸣等是中医大医形象的代表和缩影,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把德视为医者生命的:夜无宿食的穷汉、衣不遮体的农工、外国的传教士、国民党的高级将领……都是他们“预救生灵”、“预济群生”(《黄帝内经·刺法论》)的对象;大喜的婚礼、大悲的葬礼、日本人的皮鞭下、土匪的魔巢里,都挡不住他们救人的步伐。在《大国医》中,主人公郭一山、云鹤鸣等是把医术视为医者根本的:“通书受事众多”(《黄帝内经·徵四失论》),医学的经典是要牢记在心的。初出茅庐的郭氏正骨传人郭济远说:“那本郭氏正骨秘笈,我和我娘早就熟记在心了!”一个“熟”字了得,中医的文化、中医的艺术、中医的技巧都溶化到灵魂中了!
术乃治病之要
“见微得过,用之不殆”(《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医学技艺是要熟练在手的。治病先解病,捏骨先摸骨,在没有现代透视手段的条件下,黑暗中能玩转人体的206块骨头,显示的不仅是中国医生的功夫,更是中国医学的奥妙。医术无边,术乃治病之要,马虎不得!在《大国医》中,反映的医疗环境是古老的、乡村式的私人作坊,尽管显得原始、简约,但大门口那醒目的“益元堂”招牌、诊室中那古朴的桌椅板凳、治病时那干净的手术床、操作时那飘逸的黑围裙、施术时那洁白的小夹板所隐含的,无不是中医素来考究的卫生观和医学美学的内涵,耐人寻味。
人乃核心价值
世界卫生组织在《迎接21世纪的挑战》的文件中提出:21世纪医学发展的定位是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重治疗向重预防发展,从对病源的对抗治疗向整体治疗发展,从对病灶的改善向重视生态环境的改善发展,从群体治疗向个体治疗发展,从生物治疗向新生综合治疗发展,从强调医生的作用向重视病人的自我保健作用发展,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包括生命医学在内的生命科学,出现了从分析向综合、从局部向整体的转变趋势,也使得中医药的整体观念、天人合一的价值被重新认识,不少人开始对中医刮目相看。
电视剧《大国医》给我们的启示颇多,最重要的就是如何端正对中医学的认识问题,尽快完成中医学的文化回归。不断从文化理念上完善和打造以人为本、以顺为养、以和为治、以述为进的理论系统,从文化实践上完善和打造具有中医学科特色的教育体系(包含师承教育在内的多种教育方式)、医疗体系、科研体系、经营体系、管理体系、评价体系的操作系统,从文化环境上完善和打造具有民族文化风格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医疗环境、学术环境的生存系统。
2020年我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中医药是我国原创的医学科学,具有极大的自主创新潜力和前途,完全有可能在若干领域创造出世界一流或具有世界水平的奇迹,为人类的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大国医》中宣扬的中医文化、中医精神和更多、更出色的“大国医”,需要所有中医人的不懈努力、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全人类的积极努力。
观众贴吧
“《大国医》让我们骄傲”
剧中的主人公分别是我的爷爷和奶奶。《大国医》虽然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变迁,实际上反映了国难家恨。奶奶生在旧社会,但她的一生能随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始终把自己的命运与时代的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心系国家、大医大德,这些精神都值得后人去继承。
——郭氏正骨第七代传人郭艳锦
《大国医》让“正骨人”感到骄傲和自豪。今后我们更要养成良好的医德情操,做新一代的人民健康卫士。赵文瑄在拍摄过程中非常认真,正骨的一招一式都是跟医生学的。观众在电视上看到的赵文瑄正骨手法,那是地地道道的招式。
——洛阳正骨医院医生鲍铁周 毛书歌
《大国医》为我们上了一堂中医文化课。编剧孟宪明很会讲故事,里面的真人真事看了很受感动。从精神层面来讲,成大医必须有大德,有大德必成大道。在目前医患关系比较紧张的状况下,《大国医》对从医人员是一种敲打。从人物自身的角度来说,有正气,有正义,有正道。主人公身上乐善好施,疾恶如仇的优良品德,对当代的青少年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观众曾勇
从社会文化层面来讲,中医正骨在中国传统医学中的地位很高,洛阳平乐正骨又是中原文化的代表。《大国医》情节设置跌宕起伏,人物形象丰满,导演、演员有一定的号召力。这些因素都为《大国医》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河南省文联主席马国强
《大国医》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喜闻乐见、有欢乐有泪水的好故事。观众可以感受到,女主人公云鹤鸣有胆有识、有智有勇、有仁有义、有德有术,能当家会管理,有大爱,聪慧美丽的形象。如果说电视剧的最高境界是写“灵魂”,《大国医》做到了这一点。
——河南省影视家协会秘书长张志功
国内电视剧的年产量大约为1.5万集,央视一套和八套加在一起每年只能播出1500集左右。根据央视索福瑞的收视调查,《大国医》开播以来稳居同时段收视全国第三名。
——河南省影视集团董事长宗树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