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宣传处
5月14日
14日医疗队到达都江堰紫坪埔大坝后,下午五点多准备乘冲锋舟到映秀镇时,遇到两个从映秀镇送出的重伤员,队里安排我们五人(张庆国、任高宏、鲁凯伍、冯倩、周小悦)处理和护送。待我们返回渡口时已经快七点了,广东省医疗队第六支队—南方医科大学医疗队的先头九名队员已乘冲锋舟去了映秀,我们决定去追赶他们。这时,国务院副秘书长项兆仑同志刚好下冲锋舟,他看我们是医疗队队员,便对我们说,他刚从离震中五、六公里的水磨镇视察回来,那里灾情很严重,而且还没有武警战士和医疗队进驻,一百多伤员躺在菜市场等待救治,非常需要我们,要我们尽快赶往水磨镇,他负责向指挥部通报我们的去向,并再三叮嘱说下了冲锋舟到水磨镇还有十多公里,路况很复杂,有许多山体滑坡和坍塌,要我们注意安全。我们五人便委托深圳晚报记者向六队队长徐如祥院长通报我们的去向,然后在水磨镇党支部邱副书记带领下乘冲锋舟赶往水磨镇。
天色已晚,水面上聚集了许多漂浮物,冲锋舟到不了预定渡口,只好提前靠岸。下冲锋舟时,天已经黑了,我们背负着30多公斤的背包,在连山路都没有的情况下,打着手电筒在坍塌形成的乱石、稀泥堆里攀爬,趟过一条水深过膝的涧流,又在齐腰深的杂草丛中摸索着迂回前行,两个多小时后才到达通往水磨镇的公路。我们沿公路摸黑继续向前走了一个多小时,遇到了一处大的山体滑坡,不时有滚石和泥土落下,夜间难以通行,于是便找了一个安全的地方宿营,并让邱副书记连夜绕路赶回水磨镇通知老乡们。
5月15日
15日一大早,我们越过坍塌山体后继续前进,先后绕过多处山体滑坡,遇到了前来迎接的水磨镇老乡,他们用拖拉机把我们接到了伤病员集中区。由于镇医院倒塌,临时救治点安排在镇菜市场大棚内。伤病员大概有一百多人,大部分是四肢闭合性和开放性骨折、脊柱和骨盆骨折、软组织挫裂伤(部分伤员出现明显感染征象)、头面部和胸部外伤等,也有砸伤后石灰水烧伤,还有尿潴留、便秘、腹痛、腹泻、感冒、发烧等病人。很快我们就把携带的医疗用品用完了,恰逢阿坝州副州长到灾区视察,我们便向他建议:一、将伤员进行分类救治,情况危急的要尽快组织外送;二、组织刚到达的武警战士到医院废墟中尽可能的挖掘出可供使用的医疗药品和器材。一小时候后,挖掘出的药品和器材陆续送到了伤员集中区。作为第一支到达水磨镇的医疗救治小分队,我们发扬了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在菜市场集中区组织外送重伤员14人,包扎处理42人,清创处理65人次,膀胱穿刺引流4人,灌肠3人,输液37人。下午四点多又赶到小学、中学等伤病员较集中区进行巡诊、救治伤病员,一直忙到晚上七点多钟。吃过老乡煮的稀饭后,我们在老乡们的避震棚边搭了帐篷住下。
5月16日
16日上午,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我们到水磨镇周围的山村农舍巡诊救治伤病员,走了十几里路,挨家挨户送医送药,直到下午一点多钟。这时已有福建边防总队医院、水电十局医院、上海长征医院、内蒙古医疗队等多支医疗救援队陆续到达水磨镇。鉴于大部分重伤员已经组织外送,轻伤员也得到了妥善处理,而且我们已与广东省医疗队失去联系两天,当地政府建议我们撤离水磨镇,尽快与医疗队本部联系、汇合。我们便于十六日下午离开水磨镇,一路上经过多处坍塌和滚石多发路段,穿过一公里多长的隧道,于晚上十九点与驻成都的医疗分队汇合。
在水磨镇一天半的救治时间里,我们共救治伤病员346人次,其中重伤员约30人。
5月17—5月22日
返回成都后,我们发挥连续作战的精神,汇合留守的四名队友(李夏林、唐建军、杨又专、张春华),根据成都市武侯区卫生局的安排,参加了武侯区第一、第三和第五人民医院
地震伤员的救治工作,主要包括查房、指导治疗和处置,接送和护理伤员、参加救护值班等。几家医院的地震伤员大多数为四肢开放性损伤和骨折,或骨盆、脊柱骨折,我们针对每一个伤员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方案,3例皮肤条件较好的四肢骨折患者进行了及时的手术治疗,其余患者采取了保守治疗。由于武侯区所属几家医院规模较小,设备较落后,技术力量相对薄弱,我们在每天的早查房时间针对性地讲解了一些骨科的基本理论和处理原则,受到了当地医生的欢迎。其中三院收治了一名危重伤员,男性,40岁,在地震时头颈部受到严重撞击,导致颈椎挥鞭样损伤,出现双手腕无力和乳头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和大小便功能完全丧失。颈椎MRI未见明显骨折脱位,但在颈6-7平面脊髓严重挫伤,脊髓出血,水肿平面高达颈3-4,生化检查提示“低钠血症”。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但骶尾部已出现直径10cm二度褥疮。我们仔细了解了患者的病情,综合分析后制定了周密的治疗方案:患者虽然颈脊髓损伤平面不高,但脊髓出血,水肿已高达颈3,随时可能出现膈肌麻痹和呼吸困难,因此呼吸道的管理和肺炎的防治是重点。同时要保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加强全身护理,主要包括褥疮、口腔、泌尿系统的护理,防治颈脊髓损伤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由于医院护理水平较低,我们发挥了自己的技术和力量,给患者进行了全天24小时特护。
几天后我们又参加了华西医院、省肿瘤医院地震伤员的分流转运工作。在转运现场,我们一方面将伤员分类,指导转运,一方面也积极投入到搬运工作中,一趟又一趟地转运了30余名伤员到武侯区三院和五院。转运过来的伤员多数都有软组织开放性损伤,严重的出现了感染和坏死,我们和当地医院合作,给伤员做了清创术;有的伤员外固定出现了松动,也及时给予了更换,并反复叮嘱每一位伤员一定要抬高患肢。在多方协调下,我们还参与了四川省肿瘤医院和成都市现代医院地震伤员的救治工作,与成都市现代医院的医生通力合作,给两名脊柱伤员做了手术;此外,护理人员也积极参与了四川省肿瘤医院的护理排班。
5月23日、24日
经成都军区熟人介绍,我联系到成都军区总医院麻醉科参与地震伤员的救治工作。由于住所在武侯区红牌楼,军区总医院则在金牛区,相当于要从成都市西南贯穿市区到成都市东北。我早上6点起床,6:15乘公交车出发,中间转一次车,耗时约1小时20分,在7:40前赶到麻醉科交班。23日就直接参与了3台麻醉,都是下肢骨折的地震伤员。下午3台麻醉结束后又自觉参与到其他还没做完的地震伤员麻醉,之后尽快熟悉了总医院麻醉科的用药和操作习惯,并尽快适应了麻醉科、手术室的工作制度和工作环境。24日我一共做了5台地震伤员的麻醉,腰椎骨折2台、挤压伤1台、下肢骨折2台。麻醉结束我到中心ICU和肾内科ICU查看危重伤员,翻阅病历,学习救治和处理措施,直到晚上11点返回住所。
5月25日、26日、27日
25日我与科室二线医生一起值班,上午做了2台地震伤员择期手术。下午14:40送来一台急诊,女性,25岁,地震伤员,诊断:①双下肢骨筋膜间隙综合征;②急性肾功能衰竭;③心肺复苏术后。伤病员入室时神志模糊,呼吸急促,血压92/50mmHg,心率134次/分,全麻诱导插管后机控呼吸,静吸复合维持麻醉。先行切开右侧大腿减压,发现有肌群坏死,遂行部分坏死肌群切除术,术中失血多,一直在积极输血输液。
下午16:40,青川发生了6.4级余震,7楼手术室在剧烈晃动,但没有一个医生离开手术室。我和值班医生马上拿了简易呼吸器给这个全麻伤员接上,万一房屋倒塌或断电时,简易呼吸器较容易保持工作,这个全麻伤员就有机会获救。手术直到晚上19:30做完,术中失血约3000 ml,输入红细胞2400 ml,血浆1000 ml,冷沉淀6 U,血小板2 U,手术结束后伤员带气管导管送回肾内科ICU病房。大约就在20:00,都江堰送来一个15岁的男孩,就是在这次余震中受的伤,诊断为腹腔脏器破裂,失血性休克。伤员入手术室时躁动,血压88/49mmHg,心率154次/分,情况十分紧急。我主动参与了抢救,与301医院来支援的麻醉医生一起实施了气管插管、中心静脉插管和动脉插管。术中发现腹膜后巨大血肿,而且在不断增大。经B超诊断为右肾破裂,遂请成都军区总医院田伏洲老教授亲自上台,切开血肿,切除右肾,挽救了伤员的生命。术中估计出血3500 ml,输入红细胞3000 ml,血浆1400 ml,术毕带气管导管送中心ICU病房。当晚21:00还有一台余震造成的脑外伤,在全麻下行颅内血肿清除术。
26日凌晨1:30又有一台余震造成的下肢开放性骨折,约凌晨5:00点完成手术。26日上午住院总让我下夜班休息,我拒绝了,坚持把自己要求安排的4台择期地震伤员手术的麻醉做完。麻醉结束后我又到中心ICU和肾内科ICU继续查看危重伤员,学习病历。当晚返回住所时已经11点多。27日上午我仍然坚持做了2台择期地震伤员的麻醉,于下午4:00赶回住所与刚从映秀返回成都的医疗总队汇合。
在成都军区总医院的五天时间里(其中值班一天),我一共做了19台地震伤员的麻醉,其中大手术全麻11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