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王根华报道:到医院看病免不了要拍个片,做个CT、磁共振什么的,可哪种检查方法对某些疾病最有效?同样的检查片子,不同的医生,诊断的结果为什么会千差万别?这些疑惑常常让身心疲倦的患者无所适从,甚至延误宝贵的治疗时间。为此,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近日开设了“影像门诊”,10余名专家教授,以不同的专业特长,从确定影像检查方式到疑难杂症的会诊全部都由专家为病人“量身打造”。病人再也不必为找影像专家会诊而找熟人、托关系,从而延误宝贵的诊治时间。
影像检查是临床医学中重要的诊断技术,这些先进的技术,提供了人体内部疾病发生、发展的详细资料,有力地推动了临床诊断过程,提高了诊断水平。但是同一张CT片,在不同的医生手里,往往读出不同的结果;临床上经常有部分疾病被CT片误读而耽误了,有的读片结果甚至和真实病情大相径庭。如此一来,病人很难在第一时间获得最恰当的治疗,重复就医自然比较多,从而导致病人医药费负担逐年上升。
一位大二的男生在考试时,突然倒在了教室。送到当地医院,检查发现,他的左侧大脑有一个病变,诊断为:脑内恶性肿瘤,需要开颅手术。而手术很大可能要面临失语、瘫痪的后果。久闻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有位被百姓誉为“火眼金星”和“神眼”的影像学专家肖湘生教授是诊断权威,便带着孩子从景德镇来到医院,肖教授仔细分析病灶,给出了意外的结果:“这可能不是恶性肿瘤,而是一种少见的静脉性脑梗塞,建议可以保守治疗。”除了给出诊断,该院影像科还为他实施了介入治疗。二周后病人症状消失,证实肖教授所说不虚。
“有了准确的诊断,才能有助患者尽早治疗。”长征医院影像诊断科主任刘士远教授如是说。如今,很多医院都有CT,核磁共振等高精尖设备,但是再先进的仪器本身不会告诉我们什么疾病,这就需要专业影像医师,对影像图片进行鉴别诊断,明确性质,才能进行及时准确的治疗。但另一方面,如果不适当地使用包括CT、MRI检查手段亦加重了病人负担,从而加剧了看病贵的问题。
作为国家重点建设学科——长征医院影像科是上海最早使用CT、MRI、DSA的单位,在我国著名的影像学专家肖湘生教授的带领下,在国内最早实现了疾病的专业分组,从而造就了一批各影像专业的优秀人才,在神经系统、胸部疾病、腹部疾病以及骨关节疾病的诊断上形成了独特的优势,而对于全国各地来这里会诊肺癌的一次确诊率,高达98%以上。
“影像读片门诊”的推出,为病人提供了一条“早期发现、准确诊断、及时治疗”的快速就医通道。影像医生不仅会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最佳的影像检查方案,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缩短检查周期。同时还会为病人提供疑难疾病的影像会诊,降低误诊率,有助于让病人获得最及时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