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汶川前线:凝聚我们的意志,战天斗地!

2018-12-13 12:55:47浏览:475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天灾来临,汶川的惨烈、悲伤时时撞击着他们,而地震之后,汶川众志成城重建家园,又让他们震撼着、感动着:灾区人民正用行动

  天灾来临,汶川的惨烈、悲伤时时撞击着他们,而地震之后,汶川众志成城重建家园,又让他们震撼着、感动着:灾区人民正用行动告诉世人,我们比想象中坚强!
  鱼对水说:我在哭泣,可是我不会让人知道,因为我在水里。水说:我知道,因为你一直在我心里!大难方显大爱,天灾犹见真情!他们就是鱼,就是与坚强的汶川人民生死不离、手心相连的白衣战士——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赴汶川第二批抗震救灾医疗队。
  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危难中,我们并肩挺立!
   我们风雨同行
   6月11日上午9时,孙卫忠政委率领25名队员,急行1200公里,抵达距理县3公里的高家庄,这3公里就是吞噬了无数生命的“死亡谷”。锃亮的光头、坚定的眼神、挺直的身躯,孙政委打量着每一名队员,他指着前方“(落石如)满天星,死亡谷”的道路说:“同志们,怕危险,我们还上来干什么?灾情如火,军令如山!汶川等着我们,群众盼着我们,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挡我们。同志们,跟我冲!”
   25名队员,25条汉子!此时从他们眼前掠过的是麻花状的汽车残骸、散落的巨石断岩、砸成几截的电杆、齐刷刷被削断的树林,对这一切他们视若无物,他们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义无反顾,向前进!向前进!在他们肩上,承载的是重托,是责任。麻晓林想起了老伴为他整整齐齐叠好衣服,把一件件生活用品顺序放进包里,还不忘数落他:“儿子都成人了,你这个老家伙,亏你还是上过自卫反击战前线的老兵,还不会照顾自己。”麻晓林笑了,笑里带着温馨。孙红振想起了在出征的时候,妻子把一包粽子塞进他的背包,还不停的千叮咛万嘱咐,10岁的女儿拍着手欢呼:“爸爸也成了英雄了!我要让同学们都羡慕我!”孙红振笑了,笑里有着自豪。胡章雪想起了新婚不到一个月的妻子,默默躲在角落看着车队出发,随后给他发来短信:“老公,你放心,我不会哭!地震以后,虽然我就很少看到你,今天你又要奔赴前线,但我不会怪你,我等着你凯旋,这就是你送给我最好的结婚礼物。”胡章雪笑了,笑里含着泪花。
   11日中午,医疗队到达了汶川县雁门乡的营地。当大家都在忙着卸下行李时,一位老婆婆提着一篮红透的杏子急匆匆走过来,把篮子一下塞到离她最近的张猛怀里,立马逃似的跑开了。大家反应过来时,婆婆已在远处招手喊道:“谢谢你们解放军!快吃吧,我地里还多的是,就是给解放军留着的。”看着老人家远去蹒跚的背影,大家暖在心头,热在胸间。刚过一会,汶川县人民医院王院长、龙书记就领着一帮人担着新鲜蔬菜来到营地。王院长说:“这是我们专门从成都辗转拉回来的,你们是汶川的恩人。我们医院的人说了,宁可自己吃少,也要让解放军吃好!”一位壮汉开着拖拉机拉了一车萝卜过来,他一生不吭,就径直把萝卜卸在营地里。队员们怎么拉怎么劝,他就是不停手,拉扯中他突然吼道:“我的女儿是你们救活的。谁没有自己的家,谁没有父母儿女,可是为了救我们,你们什么都放弃了。难道我们给自己的亲人送点东西都不对吗?”
  医疗队的工作区设在县城,与汶川县人民医院在一起,紧挨滚滚岷江,对面则是一座完全被震松了的大山,滑坡不断。12日晚9时,队员们刚刚撤离返回雁门乡,剩下留守的后勤组6位同志。强烈的余震突袭而来,一时地动山摇。黑暗中只听对面山上“轰隆隆”的声音由远及近,由慢变快,霎那间山体大面积滑坡,尘土漫过江面迅速弥漫了整个营地,6位后勤人员相互看不见,失去了联络。很快,厚重的沙土尘烟里隐约看见了电筒光亮,有人在大声喊:“三医大的兄弟,看得见灯光吗?慢慢朝这边走。”原来,汶川县委王书记带着人赶过来了,他们很快收拢了这6位同志。闻讯赶过来的孙政委看着被尘土遮掩、脸上只剩下眼睛、鼻子、嘴巴几个窟窿的王书记,激动地说:“感谢你们及时相救呀!”王院长爽朗大笑:“我们是并肩战斗的兄弟,我们应当风雨同舟,患难与共!”
  阿坝州正在筹建抗震救灾博物馆,工作人员专程赶赴汶川,要向大坪医院医疗队征集第一面升起在汶川的红十字战旗。25名队员郑重的在队旗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孙政委铺开旗帜,大家作最后深情地凝望。“我们将始终与汶川生死不离,与人民携手同行,一起走向胜利!”
   我们生死相依
   14日中午,在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开完会,孙政委把一同参加会议的雁门乡宋书记挽留下来,请她在医疗队吃饭,美其名曰“战地午餐”。因为来了客人,伙食加了一份回锅肉。孙政委给宋书记夹了一碗肉,说:“你天天往山上跑迁移群众,多吃点,打打牙祭。”宋书记端着碗,却迟迟不动筷子,眼泪一滴、两滴------最后串成线掉落在碗里。她哽咽着说:“山上还有好多老百姓连米饭都吃不上,我却在这里吃肉,我对不起他们呀!”刚才还欢声笑语的帐篷立刻鸦雀无声,大家心头如有千钧巨石,压得让人喘不过气来。朱堂友在当夜生平第一封入党申请书中写到:在汶川,我见到的普通党员干部们,都是临危不惧,奋不顾身,始终冲锋在一线,我懂得了,党员就是要与人民生死相依,我要做这样的党员!
  汶川地处高原,崇山峻岭,地形险要。5.12地震后,交通中断,通信中断,水电中断,一座座山村与世隔绝,群众告急!生命告急!急!急!急!孙卫忠政委一抵达汶川,在第一次抗震救灾指挥部联席会议上,掷地有声的说:“大坪医院是第一支进入汶川县城的医疗队,我们不能辱没了这个荣誉。要去就去最艰险的地方,就是爬,我们也要爬着去!”
  龙溪乡阿尔村是汶川县文物保护单位释比文化传承基地(羌族人世居地),昔日宁静甜美的世外桃源如今却成了最难进入的高地孤岛。13日上午,孙政委带领医疗队向阿尔村进发。盘山路在地震蹂躏下,惨不忍睹:巨石横亘在路中央,山壁上的岩石摇摇欲坠,地基塌陷把道路扭曲成羊肠道。23公里竟然走了近2个小时!公路到了尽头,大家下车,每人背负30公斤的药品、器械,沿着70度的的陡坡攀爬了2公里,终于到达了海拔2500米的阿尔村。年近半百的麻醉科陈力勇教授刚踏上平地,就一头栽在地上,头天晚上,为了抢救一名宫外孕患者,他是整夜未睡。当大家正拥上前时,他又悠悠的站起来,强咧着嘴笑笑,说:“没事,脚打滑,年龄大了,怎么老眼昏花了。”
  萝卜寨是汶川受地震毁损最严重的村寨,世居羌寨的近千群众一直被困在山上。孙政委得知这一情况后,尽管医疗队在当地没有医疗保障任务,但他立即决定组织上山为群众送医送药。汶川县的领导劝阻:“山高路险,过几天路修好以后你们再去。”孙政委斩钉截铁:“正因为路没通,我们才更要进去。军人必须战斗在群众需要的地方!”在海拔近2000米的高山公路上,狂风卷着云雾,拍打着车窗哗哗直响。最后短短4公里,竟然有六处滑坡地段,干枯惨白的断面不时刮起阵阵土烟,如定时炸弹随时都会恣意肆虐。当跑步穿越这4公里生死线的队员们出现在早已守候的村民面前时,由于高原缺氧,他们已是嘴唇发紫,喘着粗气,嗓子炙热。村支部马前国书记握着孙政委的手,几次欲言又止,最后才沙哑着说:“我们都盼着亲人呀,你们才能看好我们的病,吃解放军的药才好得起来。”
  为了防止次生灾害,汶川17日紧急组织龙溪乡海拔3000米左右的直台、俄布、龙溪三村1200多名受灾群众,迁移至山下绵虒乡集中安置。在当晚的紧急会议上,汶理任务区总指挥某集团军李副军长没等孙政委开口,笑着说:“这种急难的医疗任务,我看又只有大坪医院医疗队去了。”18日清晨,医疗队冒雨驱车来到绵虒乡集中安置点。85岁何秀珍婆婆在地震中被砸伤胸部,孙红振仔细诊断、查看伤势后,正要为她处理。老人怯怯的说了一句:“房子全倒了,什么都没了,我没有钱。”一旁的孙政委当即喉咙管一酸,蹲下身握住老人的手:“婆婆,家没了,我们都是您的孩子,我们都会孝敬您老人家。”
  可就是这样一支无畏无惧的队伍,却时常在老百姓的眼皮下当起了“逃兵”。在阿尔村,当医疗队第二次进来时,村民有了经验,巡诊一结束,青壮年上去就拽着队员的双臂,女人们则拥过来把水果就往挎包、药箱、背囊里面塞,无奈之下,后勤组组长周春在车子发动后,突然跳下来把钱丢进人群,撒腿就跑,窜进车里。在绵虒乡,31岁的王桂兰背着小孩一直撵到汶川县城,把两双鞋垫直往给小孩看病的张猛怀里揣,说:“今天不收下,我就抱着孩子坐在你面前。”年轻的张猛被漂亮的王桂兰拧住,满面通红,只得任由她将鞋垫塞到手里,而这也是军医们在汶川唯一失败的“逃跑”。
   我们守望相助
   6月19日,下午3:30,汶川县人民医院王院长匆忙找到医疗队副队长任家顺主任:一名68岁的患者半小时前突然出现明显喘累和腰背痛,经过急救,症状并未缓解,情况危急!
  任家顺在简单询问病史后,旋即布置展开“联合会诊”机制:3:40,呼吸科黄勇博士来了,消化内科史洪涛副教授来了,心内科王红勇副教授正从社区医疗点赶来。两家医院的相关专家迅速实施会诊讨论,史洪涛首先判断不存在胆源性胰腺炎的可能性,黄勇再次排除呼吸系统疾病。
   3:50,王红勇赶到医院,带领专家组逐一排查,很快从刚拿到手的心电图图纸中发现端倪:患者虽然症状不典型,但确认了急性广泛心肌梗死的诊断。任家顺当即针对现有条件下,组织两院专家迅速制定救治方案:扩张冠状动脉、肠溶阿斯匹林、调节血脂、控制血压、加强营养、记出入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条条急救医嘱被确定了下来。3小时后患者的病情稳定了下来,转危为安。
  这已是医疗队进入汶川实施“军地联合会诊”、为危重患者开辟救治“绿色通道”以来而成功挽救的第十位患者。孙卫忠政委在到达汶川后,在调研中发现,汶川现有的军地医疗力量有7家,但处于分散状态,专家很多,没有整合,力量很强,缺少联合。于是,他及时提出并牵头成立了疑难危重病军地联合会诊中心,召集各支医疗队建立了联合会诊机制、制定了联合会诊制度、确定了联合会诊专家库成员。空军总院医疗队称之为“攥紧了拳头,形成了合力”。
   18日下午4:30,驻扎棉篪镇的空军总医院医疗点接诊1名孕妇,因遭受撞击,出现早产现象。会诊中心接到求救电话,任家顺一边从专家库调集相关专家,让其直接打电话到空军总院医疗点,口授急救措施,一边组织大坪医院、汶川县人民医院专家立即搭乘野战救护车,赶往棉篪镇。在空军总院医生交接病程后,立即返回,在车上任家顺组织对孕妇进行初步检查,发现已经有偶发的宫缩,情况十分危急!此时,汶川县人民医院手术室已经准备妥当。救护车一到达,没有丝毫耽误,对孕妇的急救迅速展开,病情得到稳定。19日,该孕妇顺利产下一6斤男婴。
  阿坝卫生局张局长颇为感叹地说:“大坪医院两支医疗队,有勇有谋,是重建汶川医疗机构的生力军!”
  大坪医院医疗队队旗高高飘扬在岷江河畔,在汶川军民心目中,它已经远远超出了红十字这个范畴。医疗队的第二医疗点仅仅是一个帐篷,可每天总是人满为患,书声琅琅,起初看病的人很多,后来被家长带过来的孩子一下就喜欢上了这群解放军叔叔,家长也乐得轻松,干脆就将孩子交给军医们,自己放心上班去了。你教数学,他教作文,大家各司其职,轮流上课,市民们也渐渐默认了这个帐篷学校,都很自觉的到医疗队驻地看病。
  阿尔村101岁的马长英老人,在全村的整体迁移中,固执的坚守着生活了一百年的老屋。乡政府干部说破了嘴巴,老人就是摇头;上百的子孙跪着求、哭着说,老人沉默不语。医疗队为老人看过病,孙卫忠就带着内科专家,拎着寿礼,赶往山上为老人恭贺101岁大寿。老人耳朵不好使,眼神却很灵光,看见孙政委就绽开了笑容:“我这辈子只下过一次山,等我病好了,我一定要下山去看你们。”老人终于吐出了下山二字,龙溪乡刘书记擦了一把额头的汗:“谁都信你们解放军呀!”
  张丽是大坪医院医疗队进入萝卜寨的向导。在山下原本活泼的她在进入村里后,看着一片片废墟,感叹说:“我就是这里长大的,曾经多么美好的家呀!我的舅舅、舅妈就死在这片废墟里。”她转过头看着军医们:“我们老百姓看到你们,真是一百个踏实。悲伤总要过去,生活还要继续,有党和政府,有你们解放军,我们就有一个信念,让悲痛给我们力量!” 

来源:汶川前线(刘远桥、周元礼)
日期:2008-6-24 9:45:43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芭蕾女孩”李月出院了!

上一篇:

长海医院第二批医疗队赴宁夏固原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