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金州区妇幼保健院内科副主任医师 郑家贵
儿科的路怎么走?琢磨了十五六年,我认为,社区为儿童早期发育发展提供个体化服务,是值得探讨的一条路。
在新世纪的带头学科中,美国将认知科学放在优先地位。2007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婴幼儿脑部发育与身体保护研讨会”上,专家指出,肠道功能对婴幼儿身体健康和智力发育至关重要。
综合性大医院的患者60%~70%患病与心理因素相关。大脑杏仁核是消极情绪加工的核心区域,消极情绪不单是成年后致病的重要因素,也是儿童青少年时期不能形成优秀学习能力的重要障碍。所以,研究提高与学习能力相关的情绪、动机、信念、自知力等,是教育心理学的热点,该领域属于医学、心理学、教育学交叉学科。
我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发现,临床常见的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多数医生单纯从病因学入手治疗,容易忽视患儿同时存在的心理问题。再如,婴幼儿中存在的睡眠障碍与睡眠质量不佳问题,以及罗马Ⅲ定义的胃肠功能紊乱(FGLDs),与儿童大脑智力、情商发育及注意力发育密切相关,按照传统的疾病诊断模式医生常对此视而不见;还有“高发病率、低严重程度”的行为与发育之间的关系,同样需要儿科医生关注。
每个单一学科对“完整的个体”都有局限性。就儿科来说,我认为至少儿科全科医生应掌握以下相关内容:医学(含中医)、心理学、教育人才学以及发育行为儿科学、营养学、保健医学、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医学遗传学、体质遗传学、行为遗传学、健康管理、脑科学、人文科学、优生优育、妊娠围产等。
未来儿科医生应自觉突破生物医学及单学科思维定势,侧重以跨学科、交叉学科视野来看待当下健康素质问题,侧重医学疾病标准、心理障碍、社会教育问题的早期发生学和形成过程的研究与预防,侧重身心脑健康高素质生成要素的促进,侧重指导养成预防患常见慢性病的健康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