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60多岁的老人,因有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病,在家输入丹参注射液以保健。输液2天后病人发现尿液呈深茶色,随之又出现乏力,饮食也欠佳。之后老人因症状加重来院就诊。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在门诊查尿常规,尿胆原阳性,潜血3个加号。血红蛋白101g/L,上腹部超声提示胆囊壁增厚,于是接诊医生考虑尿胆原阳性为胆囊炎引起,按照胆囊炎收住院。住院期间主要治疗胆囊炎,未继续输入丹参。住院后第一天仍为茶色尿,第二天尿色逐渐正常。后经仔细询问病史,考虑为药物性溶血。
第二例,女性,30多岁,因患感冒后浑身无力、发热、腰背疼来院。查体见体温39℃,轻度贫血貌,腰背叩击痛,血常规91g/L,尿常规潜血3个加号,尿胆原强阳性。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腹部B超示脾脏轻度肿大。按可疑肝炎、急性肾盂肾炎收住院。通过进一步检查及仔细询问病史,证实是自身免疫性溶血。
体会:上述误诊主要是由于医生对溶血认识不够,尤其对尿胆原的来源与肝胆疾病相混淆造成的。其次问病史不细,没有细致考虑尿潜血的问题。第二例把轻度肝功能受损及尿胆原阳性简单归在了肝炎上,把发热、腰背痛及尿潜血阳性归在了肾盂肾炎上。其实这里有很多解释不清的地方,只是接诊医生没有认真思考。
天津市卫生局 崔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