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抗震救灾英雄谱:他们无愧于“防疫铁军”

2018-12-13 13:04:42浏览:611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吴志军郝成涛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地震当天军事医学科学院迅速成立了院抗震救灾指挥领导小组,孙建中院长、边兆明政委
吴志军 郝成涛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地震当天军事医学科学院迅速成立了院抗震救灾指挥领导小组,孙建中院长、边兆明政委亲自统筹抗震救灾工作,随即派出由中科院院士、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贺福初、院科技部部长王玉民和工程院院士夏咸柱组成的专业卫生防疫救援队前往一线。灾区官兵和老百姓亲切地称他们为“防疫铁军”。 
  在这支“防疫铁军”当中有两位院士:一位是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贺福初,一位是预防兽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夏咸柱。从到达汶川的那一刻起,两位院士带着队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饮用水源地调查、遗体和动物尸体无害化卫生处理以及环境卫生监测。 

  5月26日,贺福初带领队员对救灾部队营地的生活饮用水水源和营区周边卫生环境的水质进行检测后,向指挥部提出了建立饮水保障协作组的建议,以确保一线部队及周边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饮水安全和供水保障。 

  70岁高龄的夏咸柱,带着年轻防疫队员深入汶川、茂县、理县、北川、青川等8个县27个乡镇的养猪场、养鸡场、屠宰场等动物集中地,展开人兽共患病疫情监测。他起草的《关于迅速开展地震灾区人兽共患病监测的建议》经中国工程院徐匡迪院长特批上报到党中央。他还积极为当地政府建言献策,在夏咸柱的建议下,灾区陆续在各个场所设立了卫生防疫监测点。5月28日,一位村党支部书记听说灾区没有疫情时,紧握着夏咸柱的手激动地说:“有院士在,我们心里会更踏实!” 

  灾区防疫最为关键的环节,是遇难者遗体的消毒处理。映秀镇有4800多名遇难者,“防疫铁军”昼夜值守在遗体挖掘现场,每挖出一具遗体,大家都含着眼泪,默默地、轻轻地对遗体进行认真细致的清洁、除臭、消毒,为他们整理遗容和仅存的衣物,在沉痛中默哀,目送遗体运走。他们所有的努力就是要让遇难者走得体面、走得尊严。 

  他们针对不同情况,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制定了一系列卫生防疫救援方案。在向总后勤部上报《关于加强抗震救灾部队卫生防疫防护工作的建议》的基础上,针对灾区卫生防疫工作形势,先后提出了增派直升机空投急需装备药品、做好人兽共患病防控工作、加强都江堰总指挥部卫生防疫工作、重新规划营区、采用消防车保障受灾群众饮水安全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受到了总参、总后首长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许多建议都已经付诸实施,有力推进了灾区的卫生防疫工作。 

  他们编写了5种12万字的地震防疫相关手册,7名专家担任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成员,为抗震救灾提供了系统科学支持和应急技术支援。 

  多批次卫生救援装备和药品源源不断地发往灾区,共安排7台专业车辆进驻现场保障,为前方运送各种消毒、检测、防护等装备器材7种253台(套)、蚊帐1000顶、各类防疫药品12种6540公斤、消毒剂3000公斤、饮水消毒药31万丸(片),还为救援官兵和受灾群众提供了价值100余万元的急救药品、防疫用品和近5万本防疫手册,并为院科技部提供了8类价值140万元的卫生装备物资。 

  无论在汶川,还是在映秀,总能见到标有“军事医学科学院”字样的卫生防疫车来回穿梭。无论在江油,还是在茂县、理县,总能看到写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防疫救援队”的大旗在迎风飘扬。 

  当人民的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时,军事医学科学院全体官兵奋勇当先,冲锋在前,以忠诚与刚毅,真情与奉献,向党和人民交上合格的答卷。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欢迎参与《治病顾问》专版读者提问

上一篇:

南方医科大学学生支援甲型流感防控工作日记(续)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