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曾经一首《爱的奉献》,感动了不少中国人,如今,地震后满目疮痍的四川灾区又重新响起这首歌,党和政府的关怀关切,全国人民的关心关爱,军队及时的救援救治,共同奏响了这首爱的奉献歌。叶锦,作为院所汶川抗震救灾医疗队的一员,也有幸成为歌中一个跳动的音符。
生死路上
5?12地震发生后,院所积极组建医疗队,叶锦在第一时间递交了申请书。可第一批医疗队名单没有他,第二批也没有,在他着急的时候,终于等到医院命令,批准他参加第三批医疗队。14日晚上出发前两小时,医院突然通知叶锦,因工作调整,让他留守后方。当时他心急如焚,马上联系到黄旭东院长,急切的说:“我身强力壮,能吃苦耐劳,作为一名军人,一名老党员,请组织给我一个为灾区做贡献的机会。”黄院长被打动了,在他推荐下,医院党委经过研究,批准了叶锦的请战。其实,他请战时还因患急性扁桃体炎挂着吊瓶输液,已经高烧了1周,体重减轻了5公斤,接到出发命令后,毅然拔掉输液针,奔赴前线。
医疗队在都江堰领受到奔赴震中汶川的神圣使命后,因都江堰到汶川道路被滑坡堵塞,学校张朝宁副政委、医疗队长黄旭东院长立即组织医疗队绕道雅安、马尔康、理县到汶川。在这700多公里的征途中,艰险重重。他们相继翻越4000多米的夹金山、梦笔山,经过20多个小时的急行军,抵达了称为“满天星,死亡谷”的高家庄村险段。意思是说飞石像星星一样,伤亡的人不计其数。据了解,一个小时前,刚刚发生强烈余震,滚石将一辆小车砸得像“烧饼”一样,遇难的人面目全非!刚恢复的交通陷入瘫痪,更要命的是通信也中断了,医疗队成了“聋子”。必经之路的右前方大山尘土飞扬,不时有石头滚下,许多岩石摇摇欲坠,仿佛一声咳嗽都可能引发滑坡。四周三座大山像铁桶一样将长宽不足200米的空地包裹,若有大型滑坡,只有眼睁睁等死,有的地方车辆见此情景,慌忙掉转车头逃离。当时,医疗队有种在火药桶里生火、鸡蛋上跳舞的感觉。
现场一位地方领导介绍说,汶川县城缺医少药,县医院连块纱布都没有了,每天都有伤员在痛苦挣扎中离开美好的人间,有还是几岁的孩子。叶锦和队员听说后心情非常沉重,在随后的医疗队会议中,他表明了自己的决心:“汶川的伤员等着我们去救命,就是天塌下来,我们也要冲过去!”会后,临时党支部认为叶锦素质过硬,沉着冷静,马上指定他为第一辆车的党员骨干,负责大家开进途中的安全。
20分钟后,简易道路被疏通,作为带车骨干,医疗队冒着随时滑坡的危险冲进死亡谷。5分钟后,突发强烈余震,顿时,地动山摇,尘土飞扬,滚石暴雨般倾泄而下,一些飞石砸得车顶“咣咣”作响,个别女队员惊慌起来,叶锦大声喊:“不要慌,快将背包顶在头上,我观察一下路况。”他不顾危险,将头探出车窗外,发现前面约两百米的距离滚石较少,而且旁边的加油站地势较为开阔,就果断让司机快速冲过去,同时让车内队员冷静下来。几十秒后,他们终于冲到加油站,这时天昏地暗,白天顿时变成黑夜。叶锦马上观察地形,发现有几辆地方卡车呈半圆形停在开阔地避险。他马上组织人员快速下车,撤到离滑坡山体最远的地方,叮嘱大家如果看见更大的滑坡威胁生命时,就先躲到几辆卡车半圆形内作为防御,尽量减少危险。同时他认为,卡车距滑坡山体只有80米,如果有大型滑坡,几辆卡车也无法保证队员安全。因此叶锦和石伟彬医生观察四周地形,想寻找一条相对安全的行进路线。经过仔细观察,他们发现对岸山势较为平缓,滑坡较轻,山脚下还有一块较宽阔的平地,同时河滩可以行走。叶锦与队员们商量后,计划了两条避险路线,一条是渡河到达对岸空地暂时躲避滑坡;另一条顺流而下,步行前往理县,大家迅速镇定下来观察险情,等待后面的战友到达。一分钟过去了,两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仍然没看到任何车辆过来。他们是不是出事了?大家心里开始焦急和担忧起来。这时,四川省公安厅的车从漫天灰尘中冲了过来,队员们急忙上前询问后面战友的情况。一位警察神情凝重地说:“我后面一辆军车被滚石砸中,车停在路中,好像有人受伤了,具体情况不清楚。”车上一定是我们的战友!叶锦和队员们心急如焚,非常担心战友的安危。“我去救他们!”来不及多想,叶锦把工作证等随身物品交到队员手中,“我也去!”石伟彬也开始掏自己的随身物品。大家说:“太危险了,还是看看情况再说吧。”叶锦说:“就是因为危险,才不能耽误救援。”队员眼噙热泪,他和石伟彬强忍泪水,笑着说:“兄弟姐妹们,如果我们‘光荣了’,请把随身物品交给我们的家人。”队员们的泪水夺眶而出,他们却说:“别哭,笑一笑,用笑为我们壮行吧”!说完他们转身冲入巨石纷飞的危境中寻找自己的战友。大约跑出100米的距离,在一个拐弯处遇到了从车内跑出的13名战友时,大家顾不上说一句话,手牵着手,紧急撤离到加油站。随后,叶锦了解了队员遇险经过,有3名战友受了轻伤,给他们简单包扎后,将水和干粮分发给他们,组织大家休息养好体力,为下步行动作准备。
半小时后,从理县回撤的老乡告诉队员:往理县方向一公里内可勉强通过,有个电厂比加油站更安全。因此,医疗队决定先前进到电厂,等道路疏通后再进入理县县城。经过叶锦和其他几名骨干组织指挥,全体队员安全到达电厂。通过一位避险记者的海事卫星电话,他们与医院后方指挥部取得联系,并汇报了相关情况。一小时后,距理县约一公里的道路仍未疏通。时间不等人,灾情就是命令,绝不能再等下去!因此,大家冒险徒步前行,半小时后,医疗队终于安全抵达理县。
第二天下午1点40分左右,在张副政委带领下,队伍又向汶川县城开进。理县距汶川有57公里,几乎都是滑坡路段,车辆残赅随处可见,两边山势陡峭,乱石林立,风险莫测,号称魔鬼路段。为保证队员安全,叶锦主动请缨,担任车上险情观察员,一路上都将头伸出车外注意险情,看到前方山体有灰尘出现时,知道这是滑坡的前期预兆,就让车停下来,确定无险情后才快速开过。叶锦指挥大家将携行包挡在靠滑坡山体右侧的窗户上防止滚石,同时让几名年轻队员坐在左侧,尽量减少危险。他当时对年龄较小的付涛和岑媛说:“你们年轻,还没有孩子,就坐在相对安全的地方,靠近滑坡的一边由我来坐,我尽最大努力保证你们的安全。”两人非常感动,眼中闪烁出晶莹的泪光。
牟托救援
经过3个多小时的艰险行程,下午4点46分,终于抵达汶川县城。叶锦立即投入到野战医院展开和伤员救治中,忙碌到晚上10:30,医疗队接到汶川指挥部通知,要求派出医疗小分队第二天前往茂县牟托村救治村民。牟托村属于茂县辖区,但离县城很远,距汶川较近。地震后,该村与外界失去联系已达5天,道路损毁严重,通信完全中断,救援非常困难,成为生命 “孤岛”,受伤村民亟需救治。因汶川离该村较近,茂县向汶川指挥部紧急求援。
得知医疗队组建小分队消息后,叶锦立即请战,并立下了军令状。党支部经过研究,决定任命他为队长,带领其他4名同志执行这一光荣和艰巨任务。18日清晨6点多,在叶锦的带领下,背着急救的药品和器械,向20公里外的牟托村挺进。车行一公里,前面道路被滑坡阻断,据了解,抢修大约需要5小时,是继续前进,还是撤回营地?队员都凝视着他,等待他作决定。叶锦眼前浮现出牟托村伤员焦急的目光和无助的神情,“徒步前进!就算是爬,也要爬到牟托村!”他果断命令。为轻装前进,队员们携带所有医疗装备和药品,只保留少量食物和水,毅然起身向牟托村徒步开进。通往牟托村的道路异常凶险,沙石不时从山上坠落。许多路被滑坡的巨石和沙土阻断,只有靠他们双脚硬生生走出一条路来。背负几十斤的装备,顶着烈日焦阳,虽然汗如雨下,全身湿透,但他们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有一处山体严重塌方,无数巨石将道路和河流阻断,约有800米的塌方区。队员们艰难前行,稍不小心,踩蹋乱石堆,就有可能被埋葬。叶锦他们没有畏缩,互相鼓励,坚定信心,一步、一步,在乱石当中攀爬,在石缝中穿行,这段他们生命中最漫长的800米,几乎是爬着过去的!队员石伟彬在一处悬崖边不慎摔倒,而下面就是滚滚岷江,他急忙抱住一块巨石,走在前面的叶锦,不顾一切冲过去一把抓住他的手,将他奋力拉了上来。
3小时后,大家艰难赶到了牟托村,闻讯的村民从四面八方跑过来,像见到救星一样,放声大哭。叶锦立即找到村干部,了解了村民伤亡情况,并迅速组织队员对受伤村民进行救治。在他们争分夺秒救治下,妥善处置了60多名伤员,为50多名灾民送医送药,出色完成了任务,并接受了赶来的中央电视台和四川电视台的采访。
离别时,叶锦和队员将身上所有干粮留给灾民,饿着肚子向村民告别。这时,10多名村民端过来一小锅稀饭,非让大家吃了再走。村干部告诉他们,这是村民从废墟中刨出的大米煮成的稀饭。听到这里,队员们眼眶湿润了,多好的百姓呀,在自己艰难的情况下却还想着我们,其实我们吃点苦受点累又算什么?这碗沉甸甸的稀饭怎么吃得下?见队员们不吃,村民哽咽着说:“解放军,你们为救人现在还饿着肚子,如果不吃稀饭,就不让你们走!”看到再也无法推辞,叶锦将身上仅有的一百元钱交给他们当作伙食费,村民无论如何也不接。他说:“那么就请你们将这点钱转交给那个在地震中失去母亲,父亲又受重伤的小男孩吧,算是我们一点心意。”村民这才收下。叶锦和队员们接过这碗稀饭,感觉喉咙里有什么卡住似的,吃得特别艰难,几乎是和着眼泪咽下。他们走到村口时,心怀感激的村民们追过来反复叮嘱:“路上到处有危险,你们一定要小心啊!”
真情巡诊
汶川前期紧急救治任务告一段落后,医疗巡诊、送医送药成为医疗队最重要的日常工作。巡诊的对象是贫困边远山区的村民,而且大多数地方位于余震不断,山高路险的高山上,滑坡和泥石流时有发生。这时,叶锦主动向党支部请战:“我曾经去过牟托村,那么艰险的路都走过了,这些地方算不得什么,我身体素质较好,避险经验较丰富,请组织多派我去!”
6月3日,叶锦在马灯乡羌寨巡诊调查后,了解到村民急缺食盐,有的已经3天没吃了,影响到了他们的身体健康,叶锦看到眼里,疼在心里,回到营地立即向医疗队领导作了汇报,建议第二天为羌寨村民送去食盐。黄旭东院长非常重视,亲自组织采购,在灾区食盐紧缺的情况下,连夜买来50多袋。但这天晚上下了一整夜雨,不时听到对面大山轰隆隆滑坡的声音。第二天早上,当叶锦带领队员准备出发送食盐时,黄院长说:“昨晚下了一夜雨,你们一定要注意安全。”途中,果然有几处泥石流,阻断了车行路线,叶锦果断指挥队员徒步前行。心里一个念头:一定要把这些食盐及时送到村民手中,他们正等着呢。经过5公里的艰辛路程,终于抵达马灯村,疲惫的队员顾不上坐一会,就将食盐分发给村民。村民们激动的说:“本以为你们不会来了,结果不怕危险仍然送来盐巴,你们的恩情,我们一辈子忘不了!”叶锦和队员们继续对10多个前期诊治的村民进行了复诊,并发放药品。村民摘下新鲜的樱桃,坚持要送给我们:“你们太辛苦了,吃几颗樱桃润润喉吧!”
受医疗队指派,叶锦先后11次参加小分队巡诊任务。其中8次深入龙溪乡巡诊,而该乡在医疗队巡诊任务区中受灾最重,道路最险。他曾经3次踏着被泥石流淹没的道路,徒步到达龙溪乡马灯村送医送药,2次在滚石下滑的危急关头,指挥队员成功避险。尽管途中滚石不断,塌方频发,但叶锦胆大心细,机智应对,队员没有出现任何意外。每次归途中,他都会在路边摘下一朵小雏菊,别在胸前作为对自己的鼓励。
6月9日,我们医疗队结束任务准备换防,临时党支部本来安排叶锦随第一批先撤回,但他给组织写了一封短信,主动请求最后一批走,因为他考虑到自己多次到乡镇村寨巡诊巡治,路径较熟,经验丰富,可以为前来换防的队员传帮带,他的请求获得批准。6月11日,换防的医疗队员到达汶川后,叶锦带着他们前到巡诊任务村庄了解情况,熟悉路径,巡治村民,完成了他在汶川最后一次巡诊任务。路上,他采下了第11朵小雏菊,这次不单是鼓励,也是送给自己的礼物---因为那天是他的生日。
返回的汽车徐徐开动,看着那些熟悉的山山水水,叶锦眼前不禁模糊了,汶川的山依然俊秀,水依然清灵,淳朴善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汶川人一定会从阵痛中站起来,昂首挺胸,阔步向前,重建美好的家园!他在心里默默地挥手:汶川不哭,我永远为你祈祷和祝福!
叶锦带领队员迅速救治村民
来源:政治部新闻中心(朱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