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新技术造就“防抖”磁共振

2018-12-13 13:08:57浏览:453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在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病人在做磁共振检查时不需要再当一动不动的“木头人”了。由陈武凡院长带领的团队发明的“防抖”磁
在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病人在做磁共振检查时不需要再当一动不动的“木头人”了。由陈武凡院长带领的团队发明的“防抖”磁共振技术有效解决了病人活动后检查结果受影响的问题。与此相关的课题“基于模糊随机建模的医学成像与图像分析新技术研究”于去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模糊随机带来精确  陈武凡认为,图像是IT行业自上个世纪90年代最重要的突破之一。让他感到欣慰的是,自1993年建立全军第一个医学图像处理重点实验室以来,他们所有的项目都围绕着“医学图像处理”这一个目标来做,他们的研究思路是“模糊、随机、优化、快速”。

  模糊与精确是一对反义词,然而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双方却可以相互转化。陈武凡说,比如打靶,靶心是个无限小的点。瞄准这个点,是非常困难的。如果把这个点的边缘扩大成我们可见的一个圆,命中的几率就提高了。也就是说,有了一定的容忍度,反而更精确了。就医学图像而言,要做到准确的诊断,通常需要把病人不同时间拍摄的图像重合到一起进行比对,然而由于不可避免的角度误差。不同角度的图像,原则上是对不准的,绝不可能是一模一样的,越追求精确的比对,可能离“真相”越远。意识到这一点后,陈武凡提出,放宽限制的阈值,反而效果更好。随后又将其与图像数据随机性的解决结合起来,建立了模糊随机模型。

  两相优化提升效率  在“模糊随机”基础上,陈武凡又进一步提出“两相优化”的概念。他形象地描述了“两相优化”的过程:比如要比对两片树叶,如果从边缘的绒毛入手进行比对配准,既耗费时间又难以达到重合。而“两相优化”则将这个比对过程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是粗优化,即先忽略边缘的细节,做到大体的重合,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做小范围的调整,以达到最佳程度的重合。

  建立了模糊随机建模思想和两相优化策略后,图像处理速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一项技术好不好,最根本的是有没有人愿意用。”陈武凡说,目前很多医学图像处理技术还停留在实验室而没有在临床应用,原因之一就是没有考虑临床的需要,如应用条件太严苛、耗时太长等等。“如果处理一张片子需要一个小时甚至几个小时,那就无法及时处理完医院每日的图像处理量,也就无法应用于临床了。”而应用该技术后,图像处理时间可以缩短到几分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南方医科大学  邹  莹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溃疡病出血紧急处理流程

上一篇:

胰岛素强化治疗具有远期优势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