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何巍 黄县斌]
这是一支屡创奇迹、屡建战功、蜚声军内外的英雄团队:“98抗洪”抢险,他们奋战在长江沿线,为抗洪将士构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防疫屏障;2003年抗击“非典”,他们舍生忘死,临危不惧,打响了北京抗击“非典”的第一枪;此次抗震救灾,他们再次冲到了最前线,站在了最前沿,以精湛的医疗防治技术、顽强的战斗作风,与灾难相搏,与时间赛跑,与病魔抗争,为救灾部队铸造了一道道抵御“疫魔”侵袭的钢铁防线,至今所保障的部队没有发生一起疫情,被救灾官兵亲切地誉为“防疫卫士”。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后,解放军第302医院党委遵照中央军委和总后勤部的指示,迅速组建1支医疗队、6支防治队先后奔赴重灾区,面向救灾部队执行疫病防治任务。在灾区部队5个责任区,他们参与了其中4个责任区的防治工作,辐射保障了13万救灾部队中5个集团军的8万官兵。50多天来,全体医疗防治队员为党和人民分忧,为灾区防疫解难,救灾部队到哪里,就伴随防治到哪里,实现了院党委的决心决策和既定目标,那就是:突出防疫任务,确保贯彻无余;服务救灾部队,确保官兵无患;立足责任区域,确保军民无忧;注重自身安全,确保防者无恙。
我去!我去!全院上下视灾情为命令,踊跃请战!
5月12日下午,302医院党委快速启动了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了专项应急值班。
5月14日凌晨1时40分,医院接到总后卫生部下达的“立即抽组医疗队前往灾区”的命令。灾情似火,军令如山。院党委常委立即召开紧急会议,成立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研究行动方案,部署参加抗震救灾的准备工作。周先志院长神情凝重地传达了上级指示精神,从医疗队员组成到具体的准备事项,一一做出详细安排。正在外地出差的张伟平政委则通过电话,要求医疗队在抗震救灾战斗中,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坚决完成任务。
当得知要组队到抗震一线执行救灾任务时,全院人员主动请缨,踊跃报名,重现了2003年抗击“非典”时争先恐后、勇往直前的动人情景:休假、请事假的,全数全额返回岗位;医护人员和机关干部全数全额递交《请战书》,没有任何条件,坚定表示随时听令出发。刚刚当选为共青团十六大代表的感染八科护士任岳波,恳请院党委给她一个去灾区救援的机会。“首都十大白衣天使”、小儿肝病科主管护师王新华考虑到灾区许多孩子急需救护时,要求赶赴灾区抢救患儿。肝病免疫治疗中心医生徐长江与妻子张艳丽护士联名请战,坚决要求参加医疗队。医务部计划科科长陈昊阳瞒着即将临产的妻子,向院党委递交了《请战书》。正在宁夏彭阳县执行对口支援任务的肝胆外科副主任张培瑞,得知医院组建医疗队的消息后,通过电话向院党委报名,并匆匆赶回医院。肝胆外科护士长吴建中,让远在青海的母亲来北京把不到一岁的孩子接到西宁看护,自己做好了出发的一切准备。
面对灾难,全院上下只有一个声音:绝不辜负胡主席的期望,绝不辜负军委和总部的重托,绝不辜负抗灾需求的呼唤!
第一时间向院党委请战的综合门诊部主任、将军专家俞祥海,已年近花甲,在高原工作时就落下多种疾病,老伴患有严重腰椎间盘突出,常年卧床,儿子正在备战高考。考虑到这些情况,院领导没有批准他的请求。俞祥海急了:“我从医30多年,好多回与特殊任务交过手,防也好治也好,我都能派上用场。别人去合适,我去更合适!”
面对这样的恳求,院领导还能说什么呢!交代完科里的工作,俞祥海就匆忙回家作准备。快到家门口,他看到老伴吃力地倚靠在门边上,他走上去搀扶着老伴说:“我要出趟差,你治病用药的事,都给你安排好了……”还没等他把话说完,老伴轻轻对他说:“我,都给你准备好了。去吧,走吧,你自己多当心,别为我分心!”
俞祥海抚摸着老伴为他打点好的行装,抚摸着为他准备好的常用药,抚摸着为他支撑腰身的保健腰带,俞祥海的心头一阵酸楚。他拉着老伴的手说:“难为你了,我知道该怎么做!”正在备战高考的儿子被感动了,他把背囊慢慢地放在爸爸的肩上说:“爸爸,你是好样的,妈妈有我照顾呢!”此刻,俞祥海更加感到了肩头的沉重。
当天下午4时30分,医院副院长、医疗队队长王业东率30名医疗队员,携带价值140多万元的急救药品和医疗器械,搭乘专机由首都南苑机场启程火速飞赴灾区。
挺进!挺进!向灾情最严重的地方挺进!
302医院医疗队到达成都双流机场后,被前线抗震救灾指挥部直接配属到彭州市人民医院和结石病医院,协助收治下送伤员。当大家得知这两所医院还不是灾情最严重的地方时,大家纷纷向王业东队长请战:“既然来了,我们就要到重灾区。”王业东立即把大家的心声反映到抗震救灾指挥部。看到医疗队的士气如此高涨、态度如此坚决,指挥部领导果断决定,将医疗队配置到距离汶川震中仅30公里的重灾区———彭州市小鱼洞镇大楠村。
救人如救火!早一分钟到达就可以多救活几个人,晚一分钟就会造成更多人的伤亡。王业东下令,医疗队连夜向目的地突进。经过3个多小时的急行军,于15日凌晨1点30分赶到了与震中汶川仅一山之隔的小鱼洞镇。大家顾不上休息,就地分成3个小组,为抢救出来的伤员清创、治疗、手术,成为同机从北京出发的7支军队医疗队中第一支到达指定地点展开救治工作的队伍。
小鱼洞镇的情况比医疗队员预想的要严重得多、复杂得多。在这里,垃圾散落,粪便满地,废墟上动物尸体随处可见,许多部队宿营在苍蝇乱飞、蚊虫肆虐的垃圾堆和猪圈旁;官兵们刚刚扒完废墟中的遗体,就伸手抓水喝、抓干粮吃。由于极度疲惫,他们只能席地而卧,任凭蚊虫叮咬。一些震区最常规的防疫措施在这里都成了一句空话。看来,部队不仅面临频发余震的危险,更面临疫情隐患的严重威胁。院长周先志、政委张伟平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指示医疗队必须充分发挥自身在传染病“有效预防、快速诊断、短程治疗”的特有优势,全力保障抗震救灾官兵的生命安全,确保部队保持旺盛的战斗力,为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的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根据院党委的决策部署,5月17日,医疗队果断将工作重点从伤病员救治向救治与防疫并重转变,并迅速确立了“立足营地、辐射村镇、军民兼顾、防治并举”的工作方针。医疗队展开防疫工作3天后,上级下达了“医疗队任务由救治向防疫转换”的指令。
就在救灾部队源源不断地向灾区开进的时候,就在一线防疫力量急需充实的时候,5月21日上午,302医院再度抽组6支专家防治队,由副院长、防治队队长王传礼带队,携带我军先进的卫生防疫消毒车、药品和器材,兵分三路,紧急奔赴汶川、北川、什邡重灾区。
由于从东线进入汶川的公路受阻,前往汶川的防治队在组长李进的带领下,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西线这条“生死线”,经阿坝地区沿着盘山绝壁公路绕行,星夜兼程。一路上,余震不断,地动山摇,飞溅的碎石击打得车体“噼里啪啦”直响。满载队员的大卡车一边躲避着滚落的巨石,一边小心翼翼地绕过垮塌的山体,艰难地向前机动。历经50多个小时的长途奔袭,先后翻越两座海拔4000米高的大雪山,行程800余公里,终于在23日下午4时到达汶川。从此,302医院奋战在彭州、汶川、北川、什邡4个方向的7支防治队并肩战斗,为救灾部队提供坚强有力的卫生防疫保障工作。
跟进!跟进!部队开到哪里,防治队就跟进到哪里!
每当自然灾害出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人民子弟兵总是挺身而出、冲锋在前!而当部队大规模迅速集中的时候,最易的,也是最怕的就是传染病的暴发流行!作为全军唯一的传染病专科医院,302医院注定是一支特殊的、不可替代的“特殊部队”。他们的专业特点和防治技术,决定了他们越是在灾害面前,越能更快更好地为奋战在一线的官兵们当好防疫卫士。
“部队开到哪里,防治队就要跟到哪里”,这既是总部的命令,更是该院防治队队员们的自觉行动。在彭州,防治队深入龙门山腹地“沙家浜”部队的各个营地,用肩背手摇的喷雾器,构筑起牢固的防疫屏障;在汶川,防治队攀爬近60度的陡峭山坡,翻越海拔近3000米的高山,冒着山石滚落的危险,伴随“铁军”深入村村寨寨;在什邡,防治队走遍空降兵部队的每个营帐、每个厨房、每个厕所和垃圾点……
5月24日,战斗在第一责任区内的某红军团19名战士全身出现不同程度的红色皮疹,伴随明显瘙痒。该团领导非常紧张,如果是传染病,如果在军营迅速传染,如果在灾区传播,后果不堪设想。驻汶川防治队得知情况后,顶着飞沙碎石、山体滑坡的危险,迅速赶到部队营地,检查患处、问询经过、查找媒介……经过一系列详细的诊断,最后确认为虫咬伤后反应,排除了传染性疾病,19名疑似患者被免除了“隔离”之苦。第一责任区总指挥感慨地说:“部队官兵救灾的战斗力,也是你们一步一步跟出来的!”
麻柳坪,这个曾经备受胡主席关心的几乎与世隔绝的小山村,当时还没通路、通水、通电,有70多名官兵在那里破山开道。他们的情况怎么样?有没有疫情?带着这些担忧,驻什邡防治队队员携带消杀物资和药品驱车前往麻柳坪。因为道路受阻,车辆行至半路,队员们不得不改换徒步行军。大家头顶炎炎烈日,每人负重30多公斤重的防疫器材与药品,沿着陡峭山路一步一步向上攀行。30多公里的路程,他们穿越了37处塌方,历经5个多小时,到达目的地后,大家已经是筋疲力尽,但谁也顾不得休息,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对营区的环境进行巡视和评估;认真查找防疫安全隐患。
组长段惠娟钻进帐篷,摸着潮湿的棉被和地上的铺板,再三嘱咐值班战士:“要经常给帐篷通风,加高铺板与地面间的距离,湿毛巾一定要晾晒……”在检查过程中,段惠娟看到几名战士正在用超出标准10倍的表面消毒剂对软体水缸里的生活用水进行消毒,并且还在用这种水做饭,她立即上前给予制止,并对战士们说:“用这种水做饭,你们的肠胃是要出大事的!”为解决这70多名官兵的用水问题,防治队员迅速对当地仅有的一处水源进行了水样检测,结果证明,该水源符合生活用水标准,没有必要进行额外消毒。临走时,炊事班长感激地说:“你们是第一支走进麻柳坪的防治队!要不是你们来了,还不知道会出什么事!”
在废墟里抢救生命是血淋淋的战斗,是生与死的搏杀,而疫情防治工作,则是无形战场的严峻挑战和考验,看起来没有像废墟里救人的场面那样激烈和感人,然而全体防治队员,仍以救援部队一样的牺牲精神和拼命精神,在特殊战场上,默默地执行着特殊任务。
惨遭大震后的北川县城,在5月19日封城后,人们都称它为“死城”,如果做得不好,随时可能暴发瘟疫和传染病。由组长庄英杰带队的北川防治队配属成都军区某集团军防化团,共同对城内腐烂物、废墟等实施现场清理和消毒、除臭工作。城内危楼仍有不时坍塌的危险,头顶高悬的唐家山堰塞湖就像一把“利剑”,如果溃堤,洪水仅3分钟就能冲到作业现场,但大家毫不畏惧,忍着尸臭,冒着被尸毒的侵袭,从容镇定地进行着细致的消杀灭作业。从消杀药品的选择,到药物浓度的配比,从防护装备的穿戴,到操作技能的规范,队员们手把手,把专业防生知识教给防化团官兵,在共同为“死城”消杀的战斗中,开创了医院与部队结合、技术与装备结合、防生与防化结合,开展城市大面积消杀防疫的崭新模式,消除了“死城”引发疫情的威胁。
在这个本该属于男性的地方,还活跃着该院正值花季的几名女队员,她们是封城后战斗在北川仅有的女性。清晨,部队出发前,她们一丝不苟帮助官兵检查防护装具,不放过一个人,不留一点疏漏,不带半点马虎,官兵们说她们是防治工作的“安全哨”。白天,她们同官兵们一样,全副武装,并肩前进,执行消杀灭任务,官兵们说她们是新一代的“娘子军”。晚饭后,她们走营串帐,同官兵们讲防治,传经验,拉家常,缓解心理压力,官兵们说她们是情同手足的“亲姐妹”。
在灾区那种特殊环境条件下,女孩子们洗澡、上厕所带来的不便,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惨烈场景,步步跟进的步步艰苦,对这些“80后”的姑娘们是一种何等的考验!那是消杀灭连续跟进8天之后,身材瘦小的女队员王静,背负几十斤重的装具,行走了40多个工作点,又正值生理期的特殊日子,她哭了,没有出声地哭,泪水把口罩都打湿了。组长庄英杰看到了,一步跑上去接过她肩上的装具,大声说:“不要哭,谁也不要哭,要哭,回到帐篷再哭!”
正是一颗听党指挥的忠心、服务人民的赤心、英勇善战的雄心,才使这支防治大军在灾难面前无所畏惧,在危难之中勇往直前。防治队员们“冲锋在最一线,战斗在最前沿”的忘我精神,更是激励起该院后方全体同志的豪情,大家分别以不同方式支援灾区,为灾区人民慷慨解囊、踊跃捐款,先后捐出爱心款和特殊党费150多万元。
深入!深入!最关键时刻,“重量级”专家团来到最前线!
在灾区卫生防疫工作进入关键阶段,应第三责任区和第四责任区军地领导的请求,5月26日至29日,院长周先志率领83岁高龄的专家组组长、技术一级专家陈菊梅,著名的抗击“非典”英雄姜素椿、国家抗震救灾卫生防疫专家组成员赵敏等专家教授一行7人,迅速奔赴灾区,为参加抗震救灾的部队和灾区防疫工作“把脉问诊”。
老专家们的到来,为满怀担忧的灾区群众和救灾官兵吃了一颗“定心丸”。成都军区某集团军军长等领导来看望陈菊梅教授,紧紧握住她的手说:“在我们的队伍里,年龄有23、33、53的,可您83了,还来一线呐!对部队是鼓舞,对我们也是教育!”陈教授说:“来做点工作是应该的,你们不用来看我,我和你们一起去看看部队的防治。”“但这儿危险,山里随时可能出现滑坡,您最好还是回成都坐阵指挥吧!”面对军长的恳求,陈教授笑了笑,坚定地说:“不到一线看一看,我就不放心,我就没有发言权!”
就是凭着这样的责任和使命,陈菊梅、姜素椿教授等顶着高温酷暑,冒着余震频发的危险,与几位将军一道,一路察看,一路商讨,一路指导,走遍了北川、什邡、绵竹等重灾区,出现在北川县城、老北川中学、擂鼓镇、汉旺镇等废墟现场,查看部队营区、受灾群众安置点和消杀作业现场,对水源卫生监督、环境卫生监测、卫生防疫机制和环境消毒等进行了全面评估。
他们运用一辈子积累的传染病防治经验,对灾后可能发生的疫病进行科学预测和客观分析后认为,汶川、北川等地曾经发生过伤寒、出血热、乙脑、黑热病、甲型肝炎等传染病流行。针对受灾群众生活条件变化,救灾官兵连续奋战,受灾群众和官兵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气候炎热,食物极易腐败变质,蚊蝇滋生等极易引发传染病暴发流行的诱因,专家们特意叮嘱军地领导:“要重点关注和防范食物中毒、痢疾、伤寒、肠炎等细菌类,以及甲肝、乙脑、禽流感、出血热、狂犬病等病毒类传染病。”
在随后召开的前线指挥部会议上,专家团提出了“完善监测体系、突出防疫重点、实施科学防疫”三项重要建议,明确了“三少一无”目标,为指导灾区疫病防治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意见很快被新华社内参刊载,得到中央、军委和总部首长的高度重视。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记者在灾区获知消息后,主动跟随专家团现场采访,在第一时间制作完成了一部12分钟新闻专题片,并在央视多次播放,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反响。
在汉旺镇,看到陈教授满头大汗,一个战士找来一把扇子要送给她。看着这位一身泥、一身汗、浑身湿透的战士,陈教授拉着他的手,心疼地说:“孩子,还是我给你扇扇吧!”在擂鼓镇,某防化团团长看着满头银发的陈教授深一脚、浅一脚地忙碌在废墟现场,便找来一根木棍,要给教授用。陈教授拍了拍身上的军装,笑着说:“看到了吗,小伙子,就算我93了,也是战士!用不着拐棍!”
一天中午,几名经过精心防护的中央电视台记者来到北川拍摄“死城”的现场,恰好碰见陈菊梅、姜素椿教授在这里为防疫工作“把脉问诊”。当看到几位老专家连个口罩都没有戴时,他们惊诧地问道:“你们怎么就不害怕染上病呀?”陈教授笑着告诉记者:“因为灾区不是疫区!即使像北川县城这样灾情特别严重的地方,经过防疫人员的努力,也已经是非常安全的了!”中央电视台记者以这样的一个细节,将全国著名传染病专家的话报道出去后,对消除外界传言灾区已发生瘟疫和传染病的谣言,稳定灾区人心,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针对灾区大量的临时医院、救治站和帐篷病房,收治任务重,救治条件较差,容易发生医源性感染和医务人员院内感染的问题,陈菊梅、姜素椿教授加班加点,指导本院专家紧急编写了集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地震灾区医院院内感染预防指南》和《地震灾后传染病防治手册》,及时下发到灾区医疗机构、医疗队、防疫队和受灾群众的手中,为灾区医院预防院内感染,确保救灾部队不发生传染病提供了科学指导。
宣讲!宣讲!疫病防治课堂为救灾勇士筑牢防疫屏障!
作为全军唯一的传染病专科医院派出的防治队,他们在积极做好卫生防疫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疑难伤病“救治员”、疫情疫病“调研员”、卫生防疫“指导员”、现场作业“监督员”和防疫知识“宣讲员”的作用,确保救灾部队卫生防疫工作不漏一个环节、不留一处死角。
各支防治队还主动作为,根据驻地环境特点和救灾部队、配属力量卫生防疫工作现状,先后提交了《彭州灾区卫生防疫工作的现状与建议》、《关于加强北川灾区卫生防疫工作的建议》、《什邡空降兵部队卫生防疫情况调研报告》和《汶川灾区卫生防疫工作的思考与建议》。其中,北川防治队所提建议被第四责任区指挥部全部采纳,并发文责成该防治队作为牵头单位,负责北川地区卫生防疫工作统筹。什邡防治队所提报告被空军后勤部卫生部转发辖区内各医疗队、防疫队,并指定该防治队担任什邡地区所有医疗队、防疫队的专业培训任务。
什邡的红白镇,是这次大震的重灾镇,尤其是该镇的中心学校和所在地区的国家重点磷矿的伤亡特别严重,抗震救灾任务也格外艰巨。在一个四面是山的小镇上,一下聚集了几千名将士,而他们就是在此次抗震救灾中立下卓越战功的空降兵部队。繁重而艰苦的抢救任务,恶劣而拥挤的环境,给官兵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什邡防治队对所属空降兵部队三个师,洛水、蓥华、金花、红白、马祖、石门麻柳坪、汉旺及什邡市区等14个地点21个驻扎营地进行全面防疫巡视和业务指导,他们在完成每日常规消杀灭工作的同时,坚持深入连队和营区帐篷,一丝不苟地进行疫病防治知识培训。
难怪救灾官兵们都在说,灾区活跃着“两个课堂”:一个是学校复课的“帐篷课堂”,另一个就是302医院的“疫病防治课堂”。为了把手中掌握的防治知识转化为官兵自觉的防治能力,302医院全体防治队员走遍了责任区内的各个部队和几十支医疗队,其中,“苍蝇和蚊子的故事”、“老鼠和主人的故事”、“震后防疫的十个为什么”等课程,生动形象,针对性极强,深受官兵们的欢迎,为部队做好防疫工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前不久,军委首长来到空降兵驻地,表彰了这支英勇的部队为重灾区人民所作的特殊贡献。事后,该师师长说:“我们空降兵在这次抗震救灾中救出了几万名群众的生命,但我们空降兵将士们的生命安全是302医院的专家给的!”
激励!激励!思想政治工作激发队员强大战斗力!
“爸爸,你好勇敢伟大”、“妈妈,我好想你,但灾区的小朋友更需要你去救助,你要多保重”……5月31日下午,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一句句稚嫩的童声通过电波从302医院幼儿园飞向千里之外的地震灾区。一场“心系灾区,传递真情”的主题教育活动正在这里举办。院领导特意安排昼夜奋战在一线的12名队员的孩子,通过打电话的方式,将问候和祝福送给救灾一线的爸爸妈妈。领导的关爱,孩子的祝福,使队员们的斗志更加旺盛、士气更加高昂。
连日来,302医院党委采取多种形式,把组织的关怀和温暖送到队员和亲属们的心坎儿里。机关通过保密电话、传真和短信等方式,及时把院党委和各级领导的关怀传达给一线队员,切实把大家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的决策指示上来,并转化为夺取抗震救灾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为做到让前方队员安心、后方亲属放心,凡是队员们家中遇到实际困难,院党委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先后对1名队员的生病亲属,专门安排人员轮流照顾;对2名参加今年高考的队员子女,专门派人到学校帮助其填报志愿;对2名队员的怀孕妻子,医院安排专人定期探望,并陪同做定期检查;对15名年龄较小、无人照看的队员子女,专门安排幼儿园全天候做好看管,每天由各科室指定人员负责接送;对8名家在地震灾区的医疗队员,通过多方渠道帮助他们与家中取得联系,了解受灾情况,解决实际困难。
在前线,医疗防治队临时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医疗队教导员李志宏、副队长李跃旗,防治队副队长刘彬主动与队员们开展谈心活动,随时了解掌握大家的思想、身体和家庭情况,以真挚的战友情、同志爱,耐心做好队员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并以自身的模范行动鼓舞和感召着大家。在后方,周先志院长、张伟平政委亲自带队到一线队员的家中走访慰问;科室主任、政治协理员和护士长逐一走访了家在北京的队员亲属,通过写信、打电话或手机短信等方式,对20多位家住京外的亲属进行了慰问。机关每天安排专人与前方队员联系,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并通过总支、支部每天向其亲属通报前方救治情况和安全信息,使亲属能够及时掌握队员的相关情况,解除了大家的后顾之忧,为队员们完成抗震救灾任务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此外,医院十分注重搞好宣传发动和思想鼓动。医疗队、防治队出征前,医院都举行了动员誓师大会,为一线队员壮行助威;救灾期间,通过《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健康报》、《解放军报》等媒体,及时报道一线队员的感人事迹,广泛宣扬他们的战斗精神;在后方利用手机短信编发系列战斗精神口号传递到前线;在医院《院报》和《每周信息》上开辟“抗震救灾专刊”,图文并茂地反映一线队员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并送达队员们的手中,极大地增强了全体队员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自豪感。
挺立!挺立!“302旗帜”在地震灾区高高飘扬!
受院党委和全院同志委托,6月7日至13日,政委张伟平带领机关同志一行4人赴彭州、汶川、什邡、北川,看望慰问医疗防治队。每到一处,慰问团都与队员们同吃同住,并组织召开“两个会议”:一是全体队员会议。转达全院同志向每一位队员的关心问候,送上慰问信、慰问金和慰问品。要求每一位队员坚持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的重要指示统一思想,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二是支委会。认真听取医疗防治队的工作情况汇报,与队员们促膝谈心,了解大家的思想动态,传达上级的有关指示精神,强调进一步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队员们在艰苦环境、恶劣条件等重重困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履行使命、团结协作和英勇无畏的精神,每时每刻都在感染和感动着慰问团的成员。面对罕见的地震灾情,医疗防治队把灾区当战场,时刻牢记人民军队的职责和使命,自觉顾全大局,勇于牺牲奉献,坚持把保护救灾官兵身体健康、提升部队战斗力放在第一位,全面发挥了医院作为全军唯一传染病专科医院的优势与作用。
在这场伟大斗争中,队员们不断发扬友爱互助、团结奋斗的崇高品德。对外,积极主动地与责任区指挥部、地方政府和兄弟单位联系,得到了军地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对内,充分发扬战友情、同志爱,不分男女,不分职级,工作上相互支持,生活上相互关心,心理上相互开导,出色地完成着上级赋予的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任务。
全体队员始终树立连续作战、艰苦作战和长期作战的思想,大力发扬敢打恶仗、善打硬仗的精神,勇于克服天气炎热、食宿条件简陋、防治任务异常繁重等不利因素,自觉吃大苦、耐大劳,特别是党员骨干人人当先锋,处处打头阵,始终站在最前沿,干在最险处,做到了“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骨干就是一根标杆”,充分展现了“302人”冲锋在前的崇高品质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境界,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其中,段惠娟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李跃旗被表彰为“全军优秀共产党员”。
目前,灾区卫生防疫工作虽已取得阶段性胜利,但302医院防治队依然奋战在灾区一线。全体队员思想稳定,精神振奋,斗志昂扬,他们心中只有一个目标:负起政治责任,加大宏观指导,严防死守,步步跟进,消除隐患,扩大战果,确保救灾官兵万无一失,确保救灾部队一往无前,确保灾区疫病防治工作取得最后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