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主任 高 炜
我国在心脏病治疗方面,三级以上医院的治疗水平大多已与国际接轨,但对心脏康复治疗关注得不够,该项工作在规模化、系统化方面有待加强。7月2日,在2009京港心脏康复学术研讨会上,两地专家均认为,目前心内科的年轻医生更愿意做冠脉介入治疗(PCI),忽视了心脏康复也是心血管疾病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药物、手术、支架治疗无法替代的重要一环。
心脏康复治疗是指在规范的专业治疗基础上,对心脏病病人进行生活方式、饮食、精神和心理等综合指导,从而安全有效地克服心脏病的一些并发症,减少心脏病恶化的危险性,帮助患者恢复工作能力、参加社会活动。心脏康复理念早已得到国际公认,国外许多医院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康复体系。有数据表明,与未接受康复治疗的病人相比,进行心脏康复的病人总死亡率能够降低27%,冠心病死亡率减少31%,降低了医疗费用。
但是,目前国内大部分医院的心内科尚未开设心脏康复门诊,缺乏康复治疗专业人员,医疗管理部门和医疗机构对心脏康复尚未重视,公众在患了心脏病要“动”还是“静”的认识上也存在误区。实际上,国外长期和大量的经验已证实,以运动为基础的心脏康复治疗是安全的,有指导的运动造成病人死亡的风险是1/10万。
北大三院心内科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与康复医学科合作,开展心脏病人的康复训练,目前初步形成以临床和基础研究相结合的心脏康复体系。我们期望探索与基层医院的深度合作,即建立由大医院提供治疗方案、定期随访,社区医院负责经常性管理、指导和随访患者的模式,确保病人实现个体化、综合、长期的运动康复训练。 (吴卫红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