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裘 成
我曾阅读了一位年轻医生所写的文字材料,文章不长,但谋篇布局、段落结构杂乱无序;的、得、地用法多处出现错误,不足千字的文章中还有不该发生的4个错别字。我很惊讶这居然出自一位大学本科生之手,于是略带责备地问他。这位医生涨红了脸支吾了一会,回答道:“我又不是文科生,我是医生啊!”我默然了,是啊,你确实是个医生,但医生是否应该具有相应的文字底蕴呢?倘若这份材料是一份住院病历,而恰恰又要用于医疗纠纷的举证,颜面扫地的可能不仅仅是他本人了。
人和人不一样,应该承认有个性差别。有的人喜欢文,有的人喜欢理,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在文理交融的程度上,也会各有偏重,当然也有少数纯文、纯理的。但作为一名受过高等教育的医生,文理兼备并不是什么很高的要求。因为医生的职业始终是和人打交道,语言表达很重要,一个医生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会对他的医学生涯产生至深的影响。医生历来被视为人类群体中最优秀的组成之一。做一名优秀的医生,必须既具有医学自然科学的专业深度,也应该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当素养。文理交融是未来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提倡非职业阅读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中科院院士、我院名誉院长陈可冀一直在医学界倡导非职业阅读。针对当代医学的精神贫困与知识情感盲点,他语重心长地说过这样一段话:“应该帮助医科学生、医生根据自己的认知个性、人格取向,建立各自有序、有益、有慧根、有情趣的阅读生活与道德生活。通过非职业阅读、道德体验与反思来培养人文情愫、道德境界,使得医学生涯充满世俗的高尚、温宁的圣洁、平凡的智慧。”陈院士所说的阅读不是指关乎职业生存的专业阅读,而是指没有功利,完全为思想和心灵滋养所需的非职业阅读。
培养非职业阅读习惯对医生来说似乎很难。一是因为职业的特殊性。医生的时间非常紧凑,更不要说现在的医生还要面对生活、工作和竞争的压力。二是还有一些医生认为临床医学就是经验医学,作为一名临床医生,只要具备足够的临床经验就行了;外科医生只要把手术做好,其他都是无关紧要的事。三是随着物质文明的不断进步、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影视文化的强势普及,工作之余再去阅读相对寂寞的书籍有所不值。
针对这些客观情况,我认为首先应该从观念上解决问题,即关键在于你如何看待非职业阅读。如果能将阅读作为提升自己品格与修养的内在需求,作为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你自然能抽出时间,“积水成河,聚沙成塔”,时间都是挤出来的。非职业阅读对于医生而言不是一种功利性的东西,它既不能产生经济效益,也和职称职位晋升无关,它的价值是隐性的,只有通过不断积累才能体现。做一名合格的医生要具备4种品质:善良、责任、能力、关爱。倡导能够熏陶人的心灵的非职业阅读和医生品质的形成紧密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