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电闪雷鸣时 快找“保护伞”

2018-12-06 14:47:42浏览:13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今年入夏以来雷雨天气较多,遭雷击身亡的事故时有发生。如果大家能够掌握一些安全自救常识,在电闪雷鸣来临之时就能有效避免

  今年入夏以来雷雨天气较多,遭雷击身亡的事故时有发生。如果大家能够掌握一些安全自救常识,在电闪雷鸣来临之时就能有效避免不幸事故的发生。

  在室内如何避免雷击

  ●应关好门窗,防止球形雷窜入室内造成危害。

  ●应马上拔掉室内电视机、音响、电冰箱、空调机等电器设备的电源插头,以避免导电。

  ●打雷时,坐在房间正中央最为安全,不要停留在电灯正下方,更不要靠在墙壁边、门窗边,以免打雷时产生的感应电导致意外。

  ●不要靠近室内金属设备,如暖气管道、自来水管、钢柱等,以防雷电电流经它们窜入人体。

  ●不要穿湿衣服和拖鞋。

  ●不要接听和拨打手机,普通电话也应避免在打雷时使用。

  在室外如何避免雷击

  从电闪雷鸣的形成和发生过程看,空旷场地上、建筑物顶上、高大树木下、靠近河湖池沼以及潮湿地区是雷击事故多发区。如果打雷时人正在室外,就要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应立即停止室外活动。要注意观察地形地貌,不要在山顶或者高丘地带停留,也不要行走或站立在空旷的田野里,应尽快寻找避雷场所。可以到低洼、干燥、背风之处或山洞里躲避。但不能进入毛棚屋、岗亭等无防雷设施的低矮建筑物躲避。

  ●如果雷雨时正在空旷的地方,应该双手抱膝蹲在地上,胸口紧贴膝盖,低头看地,因为头部最容易遭雷击。千万不要用手撑地,这样会扩大身体与地面接触的范围,增加遭雷击的危险。

  ●雷雨时,很多人都想到去大树下躲雨,这样做是不对的。因为站在大树底下,当强大的雷电流通过大树流入地下向四周扩散时,会在不同的地方产生不同的电压,而人会因两脚之间存在电压差而受到伤害。这种伤害被称为跨步电压伤害。

  ●不要撑带金属伞柄的雨伞,穿雨衣比较安全。不要接触铁轨、电线。不能在雷雨中跑动,也不能骑自行车或摩托车。

  ●雷雨时不要在江、河、湖水里游泳、划船,也不要垂钓。因为水的导电率很高,容易吸引雷电。

  ●如正在驾车,应留在车内。车壳是金属的,因屏蔽作用,就算闪电击中汽车,也不会伤人。车厢是躲避雷击的理想场所。

  ●不要穿凉鞋或拖鞋,最好穿橡胶底的鞋或长靴。

  ●要把带在身上的一切金属物拿下来,摘下手表、腰带,带金属框的眼镜也一定要摘下来,以免导电而被雷电击中。

  遭遇雷击要立即现场急救

  雷电对人体的伤害,有电流的直接作用和超压或动力作用,以及高温作用。在人遭受雷电击的一瞬间,电流迅速通过人体,重者可导致心跳、呼吸停止,脑组织缺氧而死亡。另外,雷击时产生的火花,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皮肤烧灼伤。

  如果遭到雷击,要在第一时间进行自救或抢救受伤者。如果雷电击中头部,并且通过躯体传到地面,会使人的神经和心脏麻痹,很可能致命。人受雷电电流冲击后,心脏不是停止跳动,就是跳动速率极不规则,发生颤动。这两种情况都会使血液循环中止,造成脑神经损伤,人在几分钟内就可能死亡。所以,对于触电者的急救应分秒必争。这时应该一边进行抢救,一边紧急联系就近医院。在送医院途中,抢救工作也不能中断。

  伤者如果衣服着火,应该马上躺下,使火焰不致烧及面部。不然,伤者可能死于缺氧或烧伤。也可往伤者身上泼水,或者用厚外衣、毯子裹住以扑灭火焰。

  如果触电者已经陷入昏迷,呼吸停止,救助者应将伤者就地放平,解开伤者衣扣,立即进行复苏抢救。一组人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一组人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动作要领是:两手重叠平放在触电者胸骨中下三分之一处,进行垂直按压。以302的比例进行人工心外按压通气,即心外按压30次,再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如此交替进行,直到恢复呼吸和心跳为止。

  如果有人受雷击被烧伤或出现了严重休克,救助者应让伤者马上躺下,并扑灭其身上的火,立即进行抢救。若伤者虽失去意识,但仍有呼吸和心跳,则自行恢复的可能性很大,应让伤者舒适平卧,安静休息后,再送医院治疗。

  在送医院途中,要注意给伤者保温。若伤者有狂躁不安、痉挛抽搐等症状,要为伤者做头部冷敷。对电灼伤的伤口或创面,不要用油膏或不干净的敷料包敷,要用干净的敷料包扎。

  现场抢救中,不要随意移动伤员。若确需移动,抢救中断时间不应超过30秒。将伤员送往医院时,除应让伤员平躺在担架上并在其背部垫以平硬阔木板外,还应继续采取急救措施。在医护人员未接替前急救绝对不能中止。(莫  鹏整理)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感染+吸烟胃癌风险增10倍

上一篇:

忙碌生活使年轻女性早更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