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中医诊断如何量化

2018-12-13 13:11:42浏览:642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李水贤   专家论坛   中医是以活的人体为基础研究的理论体系,不同于西医以解剖学为基础研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 李水贤 
 
  专家论坛

  中医是以活的人体为基础研究的理论体系,不同于西医以解剖学为基础研究的理论体系。中医学的诊疗方法很难用现代西医学标准来量化,许多理论、概念也难以用现代西医学研究方法明晰阐释。因此,中医药学至今还没有找到和现代科学技术建立信息交流的通道。

  由于中医诊断技术难于量化(如脉象、舌象等)及量化标准不规范等问题,被某些人斥为伪科学或不科学。所以中医诊断技术的客观化问题成了中医学现代化研究的内容之一。如现代科学技术如何与中医理论的“八纲辨证”等学说联系互通,如何处理好整体思维和定量科学间的关系等,因此必须发展具有中医特色的现代化诊断技术。

  首先,我们必须要清楚中医诊断技术真正的科学内涵是什么。中医诊断技术是源于《黄帝内经》的“司外揣内”。所以,用何种方法既能体现又能量化“司外揣内”科学内涵至关重要,也是实现中医诊断技术现代化的关键。

  我认为,一是要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去发现、认知人体自然现象,验证“司外揣内”的科学内涵。二是要建立中医实验室技术。

  影像技术是对人体器官的模拟和重建。中医是否也能像西医一样形成中医特色的影像技术呢?我经过28年的临床观察与研究,以中医学理念为指导,用现代高科技技术为支撑,发现胎儿基本形态在孕妇手掌特定区域内成像展现。该成像变化过程符合胎儿生理发育规律,且该现象是每一个孕妇都出现的自然现象 (在山东省科技厅自然基金的资助下于2007年完成了此项目的研究)。

  通过对这一自然现象的认知,我提出——

  假设1:体内的器官(疾病状态)能够在手区特定区域成像表达,我们又能对其进行图像处理和图像重建,形成涵盖中医理念影像的色谱图。从理论上看,信息成像的表达是物质概念的表达,与西医影像技术实物的表达有同工异曲之处。

  推断1:疾病信息成像客观地表达可能成为诞生中医影像技术的基础。(在山东省科技厅的资助下2008年4月完成了胃疾病手区中医影像诊断技术与胃内窥镜500例的临床对比研究)。

  结论1:证实了假设1的正确性,建立了中医影像技术的基础。

  假设2:中医影像色谱图能够正确反映中医内涵的寒、热、虚,量化寒、热、虚,就可以形成中医实验室测定数据的切入点。从理论上讲,西医认为组织结构改变的是疾病,而中医认为脏腑功能改变的也是疾病。如果组织结构改变的疾病能够正确表达,中医概念的疾病也应该能够正确表达。

  推断2:如果可行,利用多学科介入,并找出寒、热、虚的基础物质及形成途径。

  结论2:中医特色的实验室诊断技术就可以形成。

  结论2的完成就可以形成中医特色的影像诊断技术及实验室诊断技术, 这样就与西医一样可以实现中医现代化的两大科学技术支撑。

  东西方医学都是世界医学史上的瑰宝。然而,由于运用了不同的分析检验的方法(即合适的切入点),产生了中、西医对人体生命科学认知的差异。整体与局部的认知观是一对互有缺陷的分析方法,但这个缺陷迄今还尚未找到合适的路径弥补。我认为,实现中医诊断技术现代化是弥补整体与局部认知观缺陷的路径,并可由此逐步实现中医药的现代化。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长海医院进行防汛防台演练

上一篇:

“华杰,你没事儿,不要太着急”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