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和平天使”远赴非洲送健康

2018-12-13 13:12:41浏览:785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阅读提示 7月3日,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的47名医务人员参加“和平天使—2009”中国与加蓬人道主义医疗救援联合行动圆满完成任务
■阅读提示

    7月3日,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的47名医务人员参加“和平天使—2009”中国与加蓬人道主义医疗救援联合行动圆满完成任务后凯旋。于6月18日至28日进行的此次联合行动以人道主义医疗救援为主题,主要内容包括医疗培训、救援演习和为当地民众提供免费医疗服务。中方66名医疗队员与加方300多名医务人员共同诊治近2万名病人,实施手术300多例,使当地民众得到了高质量的免费医疗服务。行动中,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的医务人员忘我工作,体现出了国际人道主义精神,被非洲当地民众喻为“来自中国的白求恩”。

■手术中从容应对挑战为当地患者送去光明 

    白内障复明手术是此次联合行动的一个亮点,肩负起此项重任的专家是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眼科主任王超英。

    “虽然在国内曾成功作过3000例白内障手术,但在此次行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对我来说也是不小的挑战。”据王超英介绍,在开展救助的第一天,眼科门诊就迎来了大量患者。经过筛查,首位接受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是马科库市一位五十多岁的患者。

    “首台手术经历了重重挑战。”据王超英介绍,由于长距离的海陆运输颠簸,手术用超声乳化仪出现故障,现场修好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整个手术都要手工进行。”面对新情况,王超英当即决定进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

    然而,挑战再次出现,手术中,患者血压骤然升高,而术前检查病人血压是正常的。“当时,患者血压大幅升高并伴随呼吸急促,一旦血压继续上升,有可能造成患者眼内逼出性出血,严重的会导致手术失败,这是由于患者精神紧张所致。”为了让患者放松下来,王超英马上叫来翻译与病人沟通,请麻醉师做好应急干预准备,并对患者采用了包括输氧在内的各种应急治疗手段。不一会儿,病人的呼吸慢慢舒缓,血压也逐渐降了下来,险情解除。接下来的环节一气呵成,手术经历了40多分钟成功完成。

    短短两天时间,王超英与两名助手成功实施了5例白内障复明手术。“我不再需要家人的搀扶可以自由走动了,是中国医生治好了我的眼睛!”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在接受手术三天后重见光明,对中国医生连连表示感谢。

■热心传播医学技能留下“不走的医疗队” 

    此次联合行动正式开幕后,包括47名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医务人员在内的66名中方医疗人员被分成4个医疗组,分别深入到四个地区,为当地民众提供免费医疗救助服务。

    梅甘博是中国医疗队提供医疗救助服务的四个医疗点之一。它地处热带雨林腹地,交通困难、缺医少药,卫生防疫是当地的弱项。据组长乔民介绍,队员们奔波了7个多小时,到达后立即整理物资,第二天早晨便展开医疗服务。六天多时间,医务人员共给近三千人次提供了医疗服务。

    中方医疗人员还积极帮助完善当地医疗设施,加强对当地医务人员的培训。据专家葛向华介绍:“我们力争给当地留下一支‘不走的医疗队’。”联合行动中,来自中国的医疗队还在各个医疗点发放了大量健康教育宣传册以及大量卫生用品。

■精湛医术赢得赞许新生儿取名“和平天使” 

    五天之内完成38例疝气手术,最多的一天进行11例手术———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普外肝胆科专家王振全在此次联合行动中经受了巨大工作量的考验,成为完成手术最多的专家。“这几乎相当于我平时半年完成的疝气手术量。”王振全告诉记者:“患者和家属对我们的诊疗非常信任,除了竖起大拇指表示感谢,一些当地的孩子用刚刚学会、有些生硬的中国话说‘您好’、‘中国好’、‘谢谢’。”这让他在异国他乡备感温暖。

    说到来自异国的温暖,此次联合行动中方医疗队队长、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副院长刘东会以及一些医疗队队员们都难忘这样一个瞬间———在此次联合行动的闭幕式现场,一位加蓬母亲抱着一个襁褓中的孩子对出席闭幕式的中加双方嘉宾说,她怀里抱的这个孩子是在“和平天使—2009”活动举办期间出生的,她专门为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和平天使”。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西京医院成功开展我国首例高海拔地区野战条件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半穿孔切除手术

上一篇:

“希望”重生记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