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骏 王佳斌 罗国金
玉树7.1级强烈地震发生后,解放军总医院在第一时间主动请战,迅速抽组13名专家教授组成医疗队紧急奔赴震区……
主动请缨
千里驰援
■不怕牺牲、治病救人,是我们的神圣职责;排除万难,救死扶伤,是我们的光荣义务
“作为全军医疗卫生战线的排头兵,我们参加过邢台、营口、唐山、汶川等地抗震救灾,不怕牺牲、治病救人,是我们的神圣职责;排除万难,救死扶伤,是我们的光荣义务,我们强烈要求到救灾第一线。”得知地震消息后,该院全体官兵积极请战。
14日夜,医院迅疾启动应急机制,专家医疗队随之成立,接到通知的13名医疗骨干立刻赶到了医院。医疗救护装备、物资给养、通信器材,均在最短的时间内准备完毕,一切都有条不紊。
15日18时30分,平均年龄46岁、拥有高级技术职称的13名医疗队员准时登机。22时30分,飞机降落在玉树机场。
争分夺秒
抢救生命
■不到一小时,一座配备先进诊疗救护设备和30张床位的救护所拔地而起
“救人要紧”,一下飞机,面对在候机大厅等待转运的200多名重伤员,医疗队临时党支部当即决定就地展开救治。
“你们来了,我们就有救了,感谢金珠玛米。”伤员家属卓玛一把拉住队长王岩的手泣不成声。
及时有效的救治,让命悬一线的伤员再次看到了生的希望。忙碌一直持续到深夜两点,大家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席地而卧。
16日6时,医疗队员马不停蹄赶往震中结古镇,经过4小时的颠簸,终于和兰州军区总医院医疗队在结古镇会合。队员们无暇休息,卸装备,搭帐篷,不到一小时,一座配备先进诊疗救护设备和30张床位的救护所拔地而起,当日就诊治各种重患51人。
抢救生命的生死接力才刚刚开始。
15时,医疗队接到通报:70公里外有三名危重伤员急需抢救。“我们去!”刚下手术台的余新光、孙立主动请缨,及时赶到了事发地点。查看伤情,科学救治,伤员伤势得到了有效控制。一路上他们精心陪护,直至将伤员带回营地。
险象环生,救死扶伤的故事不断上演。
19日零时20分,忙碌一天的医疗队员刚刚入睡,一名急性肾损伤女患者被紧急送到医疗点。得知消息,肾病专家汤力穿着单衣就奔向救护所。患者已经36小时无尿,连续呕吐5次,高原脑水肿症状明显。汤力果断决定给予吸氧、补液、利尿处理。一小时后,病人血压恢复正常,开始排泄小便。此时的汤力,由于疲劳过度,一下子瘫坐在地上……
截至目前,专家医疗队已救治300余名伤病员,成功抢救危重伤病员30多名。
奋不顾身
情洒玉树
■不管巡诊多远多累,每天都要给藏族老阿妈送吃的,陪她聊天
除了争分夺秒救死扶伤,专家医疗队还把浓浓关爱洒在了灾区群众和救灾官兵的心间。抵达玉树机场时,候机大厅里挤满了等待转送的伤员和受灾群众。望着无数渴望的眼神,队员们立即将随身携带的野战食品分发给在场的受灾群众。双臂骨折的洛桑,望着俯身喂他吃饭的刘阳医生,眼中噙着泪水……
在结古镇一居民点巡诊时,医疗队发现,一位同时失去儿孙的藏族老阿妈整日坐在自家的废墟前不吃不喝,大家无不心疼着急,一致决定不管巡诊多远多累,每天都要给老阿妈送吃的,陪她聊天。心理科专家冯杰请来翻译,专门制定了“聊天”计划,一天,两天,三天……老阿妈终于开口说话了。当部分队员要转战后方医院,向她告别时,老阿妈紧握他们的手不停地念叨:我失去了儿孙,却又多了13位解放军亲人。
救灾官兵的健康,始终牵挂着专家医疗队的心。20日上午的巡诊对象是邱少云生前所在部队。天公不作美,半路上突然下起了大雨。在风雨泥泞中艰难跋涉了一小时,医疗队终于抵达目的地。听说解放军总医院的专家来了,英雄团队的官兵一下子聚拢过来。专家们顾不上休息,就开始忙活起来。先后为30多名身体不适的官兵诊断、送药,给200多名战友讲解了高原病防护知识和注意事项……
没有人能想到,在开赴玉树前,这些为受灾群众守护健康的白衣卫士,也忍受着病痛的折磨。队长王岩,出现呼吸系统不适症状已经很长时间;队员李玉坤,重感冒还未痊愈就坚决要求奔赴前线;队员孙立,肺炎初愈,还没来得及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