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便秘是病是症?不能全按罗马标准

2018-12-13 13:14:26浏览:138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成都肛肠专科医院肛肠科副主任医师刘建新   顽固性便秘是消化道常见病。在其病因学方面,主流声音认为,便秘(包括肠易激综合

成都肛肠专科医院肛肠科副主任医师 刘建新 
 
  顽固性便秘是消化道常见病。在其病因学方面,主流声音认为,便秘(包括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类功能性胃肠病,这在罗马标准中已有明确规定。它的前提是排除炎症、感染、肿瘤及其他结构异常的器质性病变,根据症状而做出诊断,并罗列了八大类52项功能性疾病,分类不可谓不细。但是,我们有不同看法。

  由于有了这一系列“权威”标准,不明确病因,而仅仅根据症状就进行诊断与治疗,那它只能是对症治疗。便秘了,采用促动力药物、导泻、纤维素治疗;腹泻,抑制肠蠕动;在疗效不佳时又导入了心理治疗、精神治疗。由于它的引导,在外科领域的介入中又提出了“结肠慢传输”、“次全切是标准术式”等一系列概念。由此而造成很多患者术后出现顽固性腹泻及术后仍然排便不畅,又行回肠肛门吻合术,结果病人一天数十次大便,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我们不禁要问:罗马标准是通过什么检查来排除“其他结构异常”的呢?

  电子肠镜对于肠腔内炎症、肿瘤、溃疡等黏膜表面病变的发现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任何检查手段都有它的局限性。由于纤维结肠镜的柔软性和可任意变换角度,一般狭窄均能通过,但是结肠的整体结构和走向却不能发现。钡灌肠和X线排粪造影倒是可以明确了解各种各样的结直肠解剖结构。可惜的是,在很多文献报道中,在诊断方法上基本排斥钡灌肠检查,认为钡灌肠无必要,或建议在纤结镜与钡灌肠中任选其一。放弃了钡灌肠就是放弃了对结肠整体结构和功能的把握,也就是放弃了便秘的病因学诊断。

  我们认为,顽固性便秘不是功能性的,而是有明显器质性改变的结、直肠病变,是由于先天结、直肠解剖结构的变异造成继发的功能障碍的一类独立外科疾病。如果我们不把握结、直肠整体结构的变化,而去追踪某个细胞、某个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实在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X线排粪造影从最初引入中国到中国多次标准的制定,要求灌钡量仅250~300ml,而且仅拍摄三张侧位片。这样又将结肠的问题忽略了,用局部去解释全局,越解释越不通,路也越走越窄。

  为诊治顽固性便秘,我们通过将X线排粪造影与钡灌肠结合,一次性就能全面了解结、直肠解剖结构,在动态观察的基础上对摄片流程进行了一些改革,通过六张不同位置的摄片,就可以给病人进行病因学诊断了。

  20年来,我们共做了近3000例X线排粪造影及钡灌肠检查,仅三例未发现梗阻因素(其中两例为髙年肺气肿、肺心病没有腹压,一例为帕金森氏病),几乎所有便秘患者都存在结构变异。

  记得在纤维结肠镜未能大面积普及时曾经有一个诊疗程序,要求在做纤维结肠镜之前应循序先做直肠、乙状结肠镜,未有阳性发现时做钡灌肠检查,再无阳性发现时才做纤维结肠镜。不知什么原因这个诊疗程序被忽略了,肠道病人来了直接就做纤结镜。应当说这一程序的变更,直接导致便秘病因被揭示延误。没有看见肿瘤、炎症就认为结构无异常,这是非常武断的。如果以这种思维定势去制定标准或指南,并要求医务人员按此进行诊疗, 实在是走错了路。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27岁女子心脏长出巨大瘤子 右心房是正常人3倍大

上一篇:

解放军总医院专家医疗队:医疗排头兵挺进第一线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