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骏 王佳斌 罗国金
“我们一定要像汶川抗震救灾那样,不辱使命,坚决完成任务!”15日18时许,解放军总医院由13名专家组成、平均年龄46岁的医疗队带着他们的誓言飞赴玉树。
“救人要紧!”22时许,一下飞机,面对在候机大厅等待转运的200多名重伤员,医疗队临时党支部当即决定就地展开救治。
“你们来了,我们就有救了,感谢金珠玛米。”伤员家属卓玛一把拉住队长王岩的手泣不成声。
专家们根据伤情立即进行分类、诊断、清创、固定等先期处置,并提醒转运伤员的注意事项……直到深夜两点,大家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席地而卧。
次日清晨6点,医疗队员强忍着缺氧带来的剧烈头痛,马不停蹄赶往震中结古镇。黄沙漫天,山路崎岖,经过4个小时的颠簸,终于和兰州军区总医院医疗队在结古镇会合。队员们无暇休息,卸装备,搭帐篷,不到1小时,一座配备先进诊疗救护设备和30张床位的救护所拔地而起。抢救生命的生死接力拉开序幕。
15时,医疗队接到通报:70公里外有3名危重伤员急需抢救。“我们去!”刚下手术台的余新光、孙立主动请缨,紧急赶往现场查看伤情,科学救治,伤员的伤势得到了有效控制。随后,他们又精心陪护,将伤员带回营地妥善安置。
医疗点多、伤病员分散,专家医疗队迅速制订定时巡诊、会诊制度,按照队员专业特长分配任务,依托兄弟单位医疗救护所,积极参与救治伤病员,当日就诊治各种重症患者51人。
19日零时许,忙碌一天的医疗队员刚刚入睡,一名急性肾损伤患者被紧急送到医疗点。得知消息,肾病专家汤力穿着单衣就奔向救护所。患者已经36小时无尿,连续呕吐5次,高原脑水肿症状明显。汤力果断决定给予吸氧、补液、利尿处理。1小时后,病人血压恢复正常,开始排泄小便。此时的汤力,由于疲劳过度,一下子瘫坐在地上。
20日18时10分,刚回到宿营地,医疗队又接到通报,一名记者突发高血压,情况危急。7名专家立即采取吸氧、服甘露醇、降压药等措施,患者病情终于稳定了下来。
截至22日,专家医疗队已救治300余名伤病员,成功抢救危重伤病员30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