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阳医院 曹 彬
病例 最近,一名老年患者来到我科发热门诊。家属对我说老人已经发烧、咳嗽3天了。仔细询问病史发现病人还有咳嗽和咯黄痰的症状。查体:体温39.1℃,血压和心率正常,咽红,双侧扁桃体不大,双肺呼吸音粗,左下肺可闻及大量湿罗音。血常规提示白细胞8.2x109/L,中性粒细胞80.5%; 胸片:左下肺炎。
肺炎诊断已经很清楚了,我让老人咯出一口黄痰,立即涂片,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两种细胞,一种是蓝颜色的成对排列的小球形体,是肺炎链球菌;另一种是红颜色的大细胞,是痰里的脓细胞。
这时,不但诊断明确,而且还比较肯定是由于肺炎链球菌感染引起的肺炎。选择抗菌药也就有的放矢了。患者家属要求静脉输液,但是我明确告诉他们,老人一般情况好,口服抗菌药即可,并且体温会在应用有效抗生素后3天降至正常,咳嗽、咯痰症状10天左右消失,2周后需要复查。患者及家属表示理解,取药(莫西沙星400mgqd)返家。
正如我说的那样,次日患者体温下降到37.5℃,痰培养结果证实是肺炎链球菌感染。3天后患者体温正常,2周后痊愈。
体会 肺炎是一种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体侵入下呼吸道引起的炎症。像其他类型的感染一样,肺炎的病原学诊断往往不受重视。但是,如果医生不了解病原体,就做不到明明白白看肺炎:肺炎虽然治好了,却不明白为什么好。
通过这个病例,我想告诉同行,医生完全可以做到“明明白白看病”,医生明白了,患者自然受益。如果医生在遇到感染性疾病的时候,只是靠经验使用抗感染药物,就会变成聋子和瞎子,导致抗菌药滥用,使病人花费增加。而快速、准确地鉴定病原体,争取做到有的放矢使用抗感染药物,是成功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