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胡德荣)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等14家单位科研人员历时5年,在国际生物医学界首次对血吸虫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功能解析。这是继日本血吸虫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研究之后取得的又一阶段性重大成果。
这项研究论文《日本血吸虫基因组揭示宿主与寄生虫的相互作用》近日发表在最新出版的《自然》杂志上。参与评审该论文的专家说:“此论文揭示了第一个扁形动物基因组序列,是世界寄生虫研究史上的里程碑。”
该研究显示,血吸虫基因组由近4亿个碱基组成,含有40.1%的重复序列。研究首次发现与血吸虫感染宿主密切相关的弹力蛋白酶(Elastase)。与具有同等大小基因组的非寄生生物比较,血吸虫虽然基因数量相似,但功能基因的组成却有较大差别。一方面,丢失了很多与营养代谢相关的基因,如脂肪酸、氨基酸、胆固醇和性激素合成基因等,这些营养物质必须从哺乳动物宿主获得;另一方面,扩充了许多有利于蛋白消化的酶类基因家族的成员。这一变化充分体现了血吸虫适应寄生生活,与宿主协同进化的重要特性。
该研究揭示,血吸虫有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和较为完善的外周感觉神经系统,能接受周围环境发出的声、光、机械振动等信号,有助于攻击宿主并到达营养丰富的器官,如在肝脏门静脉、肠静脉等处寄生。血吸虫虽然不像高级哺乳动物那样有下丘脑、垂体、甲状腺、性腺等神经内分泌器官,但它有功能类似的细胞,除了接受本身合成的内分泌激素外,还可以接受宿主的激素作用,甚至形成依赖宿主内分泌激素的寄生状态。
该研究还发现,血吸虫能编码并分泌弹力蛋白酶消化宿主,如人、牛等皮肤组织而进入体内形成危害,还可分泌一些炎症相关分子,如前列腺素、聚糖、脂质、自身抗原样蛋白等。这些因子可诱导宿主的免疫反应,形成肉芽肿等免疫损伤,导致严重的血吸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