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孟庆普 何 君□
在玉树灾区结古镇体育场中间的大片空地上,坐落着一个个深绿色的“铁皮大家伙”。这就是被当地人誉为“生命方舟”的济南军区153医院野战方舱医院。日前,方舱医院与玉树州人民医院实现医疗对接,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承担起在地震中倒塌的玉树州人民医院的功能,为当地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此举标志着玉树灾区的医疗秩序进入恢复阶段。
与二甲医院规模相当
方舱医院实际上是一座可移动的医院。穿上鞋套,记者进入方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放射舱。再往里走,依次有急救舱、手术舱、供气舱、电源舱、物资舱、洗涤舱、检验舱、水源舱、通气舱等。每个方舱可以通过按钮实现折叠,展开后约30多平方米,折叠后则是一个标准的集装箱。
方舱医院负责宣传工作的高伟介绍说,目前,方舱医院可同时开展4台手术,全部展开后床位可达300张,相当于一个二级甲等医院的规模。可为伤病员提供检验、治疗、手术、看护等全面的医疗护理,对一些无法治疗的危重伤员,可以做前期处理,然后转移护送到医疗条件更好的专业医院。
地震伤病员日渐减少
藏族妇女塔拉是153医院野战方舱医院到达玉树后的第一个住院病人。4月21日下午,当家人万分焦急地把塔拉送到结古镇体育场时,她已经过了预产期,孩子却迟迟没有出生。这对于已经40岁的高龄孕妇来说,无疑有一定危险。
塔拉随后住进了方舱医院的妇产科。“孕妇被送来时,胎盘已经钙化。”助产士崔新苗说,如果不把孩子马上生下来,母子都会有危险。妇产科副主任医师张红娟当即决定使用催产素。经过4个多小时的紧张施救,塔拉生下一个健康的男孩。他是第一个在灾区方舱医院出生的孩子。
4月28日上午,记者在153医院方舱医院看到,不少病人在排队看病。医院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27日,方舱医院共接诊门诊病人2500多人次、手术65例、出院67人,仍有34人住院。从患者病情来看,骨伤、外伤等地震伤员从4月22日后日趋减少,目前已很少见,门诊以感冒病人居多。此外,也有相当数量的包虫病等地方病病人。住院患者中病情最重的两个病人分别为晚期肿瘤患者和车祸致多处骨折伤员。
建起更多“生命方舟”
4月25日,震前玉树最大的医院——玉树州人民医院与153医院野战方舱医院实现医疗对接,玉树州人民医院派出30名医护人员进入方舱医院工作,同时将玉树州医院纳入153医院野战方舱医院进行整体帮带。与此同时,驻扎于赛马场灾民安置点的北京军区255医院方舱医院也和玉树县医院实现医疗对接,玉树县医院已于日前派出20余名医务人员进入255方舱医院开展工作。
此前,在海拔4100多米的玉树县下拉秀镇卫生院,军队对口帮扶玉树灾区11所医疗机构工作也已正式启动。11所医疗机构包括2所医院、8个乡镇卫生院和1个妇幼保健院,帮扶工作将在3年内完成。军队医疗机构主要为当地培训人才,进行技术帮带,并提供经费支持和药品医疗器械支援。
玉树州卫生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青海省卫生厅已确定了省级医院对口帮扶灾区医疗机构的方案,将于近日正式启动实施。他坚信,随着更多医疗机构的恢复重建,玉树人民将会得到更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