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这个说法已为人们所熟悉。那么在临床上见到的实际情况如何呢?北京朝阳医院对近年1100名急诊介入治疗的患者再灌注时间进行分析后发现,急性心梗患者从症状发作到接受介入治疗的时间并不尽如人意。即使在北京,从患者发病到患者到达医院的平均时间为3个多小时,在急诊家属商议签字同意接受介入治疗的平均时间为37分钟,而从患者及家属签字同意到医师到位的平均时间仅为31分钟。被耽误的时间主要是由于患者就诊过晚和家属商议签字的时间过长所致。
今天正是大暑,这意味着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已经到来。在这里,专家再次提醒人们,出现胸痛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诊。
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主任 杨新春
高温高湿心梗增多
夏季是心肌梗死的高发季节。去年,著名相声演员侯耀文先生因冠心病发作猝死家中就正值夏季,当天北京的最高气温达到32度。
在天气闷热、空气湿度高的日子,经常可以见到医院冠心病监护室一天收治多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的情况。是什么原因导致夏季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增高呢?这是因为当气温超过32℃时,人体的新陈代谢会显著加快,并对血液循环系统产生很大影响。天气炎热时,在体温调节机制的作用下,皮下血管扩张,皮肤的血流量会比平时增加3~5倍;同时,人体交感神经兴奋性明显增高,心率加快。这些都有可能导致心肌供血减少、耗氧增加。此外,天气炎热时人体水分会通过汗液大量蒸发,导致血液黏稠度升高,容易诱发心血管血栓形成。夏季锻炼时,如果不注意及时补充水分电解质,更容易诱发脱水。此外,夏天闷热,昼长夜短,影响睡眠,加之天气的影响,人的情绪容易烦躁,出现植物神经紊乱。以上这些原因都有可能诱发心血管疾病。
心梗治疗的黄金时间
地震救灾有“黄金时间”,心肌梗死治疗也有“黄金时间”,地震救灾的黄金时间是72小时,而心梗治疗的黄金时间是1小时。鉴于此,国内医生近年来一直在提醒人们“有胸痛,去医院”。
对已经发生心肌梗死的病人,从血管血栓形成到该血管支配范围的心肌完全坏死,大约是6~12个小时,这就是所谓的时间窗。在这个时间窗内,以最短的时间尽快开通出现梗死的血管,就有可能挽救部分虽缺血但没有坏死的心肌。此外,在胸痛就诊的冠心病患者中,有部分是不稳定心绞痛者,及时就诊处理有可能使病情平稳,避免心肌梗死发生。治疗越早,挽救的心肌越多,挽救的生命也就越多。
开通血管的治疗叫做再灌注,也就是使闭塞的血管重新获得血流。目前常用的再灌注治疗方法主要有静脉溶栓治疗和急诊介入治疗。与静脉溶栓治疗相比,急诊介入治疗费用较高,对医院的要求也很高,但是开通率明显高于静脉溶栓,而且再闭塞率和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降低。对有条件的医院来说,后者应该是首选方案。为了缩短再灌注时间,静脉溶栓要在到达医院后半小时内进行,介入治疗要在到达医院后90分钟之内进行。 因此,患者出现胸痛后应选择有监护、抢救条件以及有先进治疗设施的大型医院急救。
哪些情况延误了治疗
从患者出现发作症状到接受介入治疗的时间由以下几个时间段组成:从发作到就诊,从就诊到患者家属同意,从患者家属同意到介入治疗。每个阶段的延误都有可能耽误血管的开通,甚至导致相当一部分患者错过时机,丧失再灌注机会。
延误患者就诊和患者家属不能很快接受手术的原因有很多,如经济因素,交通阻塞,对医生缺乏信任,家属意见不统一,以及对有创检查和治疗的恐惧等。最为重要的原因还是老百姓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认识不够,对这类疾病的危险和延误治疗的危害性理解不够,对尽快开通血管的益处没有充分了解。
心肌梗死不少是发生在后半夜至凌晨,有些病人怕影响家人休息或担心晚上没有医生而等到天亮;而一些从无冠心病病史的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初发胸痛,误以为是胃病或肌肉损伤,想挺挺就过去了,结果却耽误了抢救时机。
什么样的胸痛去医院
导致胸痛的原因很多,颈椎、胸壁骨骼肌肉、胸膜、肺脏、食道、胃等许多部位的病变都可以引起胸痛和胸部不适。典型的冠心病缺血性胸痛有以下特点,疼痛部位多位于胸骨后,可波及心前区,手掌范围大小;常放射到左肩,左臂或颈部,咽部等;胸痛常为压迫性,有发闷或紧缩感,可伴有出汗,心慌等症状。发作时患者往往因症状严重被强迫停下正在从事的活动。一般心绞痛持续5分钟左右,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以缓解。如果胸痛剧烈,患者出现烦躁不安,有恐惧或濒死感,持续时间大约20~30分钟,甚至可达数小时,且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这可能是发生了心肌梗死。
链接
心脏病患者夏季注意事项
要注意防暑降温,避免在日照最强的午间出行。
在室外活动时要使用遮阳物品,室内开空调温度不能过低,一般在26度即可。
锻炼应选择较为凉爽的清晨进行,活动强度和时间均应适量。
要注意随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多喝白开水和淡盐水。
由于夜间睡眠时间缩短,可以在午间休息或延长午睡时间。
在医师指导下及时调节心血管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