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吴志军薜荃郝成涛)日前,由军事医学科学院野战输血研究所研制成功的两个蓝舌病病毒检测试剂盒,经农业部批准进入临床试验。该试剂盒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在蓝舌病病毒检测技术研究领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据该院章金刚研究员介绍,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引起的动物疫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规定其为上报疫病(过去称为A类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由于蓝舌病对动物的国际间贸易和人用动物源生物制品的病毒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均将其列为动物疫病监测和防控的重点。
二十世纪中期以来,蓝舌病被发现广泛存在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性危害的虫媒性传染病。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蓝舌病在欧洲许多国家相继暴发,且分布范围不断扩大。据专家称,我国已有29个省(市、自治区)检测出羊蓝舌病病毒抗体,许多省份的牛群中亦发现蓝舌病病毒抗体阳性者。蓝舌病流行的新情况已经引起了我国农业、出入境检疫和药品监督等部门的高度重视。
为了能够有效监测和控制蓝舌病,国内外许多学者一直致力于蓝舌病诊断技术的研究。军事医学科学院野战输血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尹惠琼在导师章金刚研究员的指导下,在该院军事兽医研究所和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的支持和配合下,积极开展了蓝舌病病毒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核酸通用检测试剂盒、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核酸通用检测试剂盒的研制工作,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这两个试剂盒已完成了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符合率、稳定性、消长规律分析等一系列临床前的研究及中试组装。
章金刚研究员告诉笔者:“如果这两个试剂盒顺利通过临床试验,可实现对蓝舌病病毒各血清型快速、特异、敏感的通用检测,不仅在蓝舌病病毒检测技术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前瞻性,更为重要的是,使蓝舌病高通量筛查成为可能,从而为蓝舌病的及早监测和有效控制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同时也为反刍动物源生物制品、生物敷料蓝舌病病毒安全检测提供有力的技术手段和支撑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