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宣传科 作者:吴敏 陈天平
一道道烟花照亮璀璨夜空,一声声锣鼓敲响万众激情。7月16日晚8时,国家体育馆笼罩着喜庆吉祥的中国红,奥运会开幕式彩排提前点燃中国人喜迎奥运的热情,在国家体育馆“鸟巢”宽阔的场地上,数千名演员演绎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盛大歌舞。突然,设在“鸟巢”零层通道的第5医疗点突然传来紧急呼救声,“演员晕倒!请第5医疗点迅速施救!”只见身穿黑色志愿者服的武警总医院医生王明新和他的队友们身背红色急救包,手提黄色脊柱板冲向场地中央。两分钟后,四名医疗队员抬着中暑晕倒的演员回到零层通道,迅速展开施救。
7月16日,北京奥运会医疗团队在开幕式排练现场进行了第二次医疗保障演练。40余辆急救车、400名医护人员严以待阵,只要医疗急救指挥部的一声令下就冲向体育馆内的各个方向。为了熟悉场馆的位置和路线,保证在常态急救和突发事件急救时能够在第一时间达到事发现场,医疗急救人员一丝不苟地反复演练着。各个看台上的医护人员不断熟悉路线,调整位置。
“呼叫五层医疗点3,五层医疗点3附近有伤员,请五层医疗点2、五层医疗点4、五层医疗点5迅速赶往五层医疗点3支援。”
呼叫一层和二层VIP医疗点,二层看台有一名贵宾受伤,呼吸心跳暂停,请立刻到现场进行治疗。”
无论是地面六层还是地下三层,巨大体育馆内每隔一段间距就能找到一处医疗点。有的医疗点设在零层通道保障表演场地的演员,有的医疗点分散在各层看台的观众席旁。每个医疗点的医护人员都配有对讲机,随时听候急救指挥部的调强。相邻的医疗点间可以迅速支持,场馆内每一名观众、演员和工作人员都享有医疗急救保障。
医疗演练过程中,正在表演的演员不断意外受伤,成为演练设计环节之外的真患者。先后有数名眉眼清秀但神色疲惫的女演员体力不支,中暑晕倒,还有些演员不慎擦伤手脚的皮肤来医疗点爆炸伤口。医疗站点的医护人员对这些真患者和演练中事先设计的假伤员都进行了迅速抢救和治疗。零层通道第2医疗点的医护人员、武警总医院急诊科医生刘亚华说:“很多演员连续排练十分辛苦,体力难免不支。我们接诊了十几名患者,急救包里的霍香正气软胶囊、十滴水等防暑药品都分发完了,创可贴也十分抢手,还要多备点儿。”
演练结束后,每位医疗点负责人都总结了此次演练的经验和问题。“对于分区的字母应该结合数字一起称呼,否则B和D区听不清楚。”奥运村综合诊所急救分队队长、武警总医院副主任医师彭碧波说:“上至观众席,下至表演场地,在第一时间走最便捷路线,抢救病人时才能节省时间。通过此次演练,我们的队员对鸟巢的东南西北路线都熟悉了,医疗点和急救车的转运衔接过程也通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