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神经外科教授 石祥恩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和预防卒中的重要方法,但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高达31%。在再狭窄患者中,12%有短暂脑缺血发作,3%发生脑卒中。因此,避免再狭窄仍是治疗的难题。原先的研究发现引起再狭窄的主要原因是炎症反应,内皮细胞通过表达黏附分子招募炎性细胞是此过程的初始环节。因此,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我们设计了一项研究,拟通过抑制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的表达,探讨对内膜剥脱术后再狭窄的影响。
一般来说,颈动脉再狭窄是由于血管内膜剥脱过程中,因局部机械损伤引起组织增生或血管结构破坏所致,多种因素参与其病理过程,包括炎症反应、生长因子的释放和血小板的活化等。由此推测,阻断黏附分子或其配体,干扰白细胞的募集,通过抑制血管炎症反应来控制内皮增生,从而达到预防血管再狭窄的作用。
研究中,我们通过降解VCAM-1基因,调节其表达量,最终减少内膜增生的方法,探讨降低VCAM-1对大鼠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再狭窄的预防作用。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是免疫球蛋白家族中的一员,表达在细胞表面的跨膜糖蛋白。VCAM-1在正常条件下没有表达,内皮细胞活化后,如炎症反应刺激后(动脉粥样硬化)其表达量明显提高。实验证实,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过程中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VCAM-1表达量增加,提示其可作为治疗的靶点。大鼠内膜增生模型应用抗VCAM-1的抗体可以减轻动脉再狭窄的发生;而通过载体介导的siRNA降低内皮细胞中VCAM-1的表达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这些研究表明VCAM-1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而我们的研究结果同前述实验一致,并提示正是VCAM-1在大鼠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再狭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抑制其表达可以减少再狭窄的发生。
总之,利用慢病毒介导针对VCAM-1的siRNA可以抑制内皮细胞内VCAM-1的表达,明显减少大鼠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再狭窄的发生,这些研究成果将为未来探寻临床干预措施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