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敏 李孝庚 陈天平□
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武警总医院已初步建成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和国际救援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医院。然而,随着规模、数量的快速攀升,该院底子薄、基础差等“先天不足”也逐渐凸现出来。是继续走规模化发展路子,还是抓质量强内功?武警总医院的选择是耐住寂寞抓内涵建设。
变“粗放式发展”为“精细化发展”
笔者在该院看到,评估科室发展质量的《月经济形势发展分析统计表》换了新面孔:指标由原来简单的门诊量、收容量、手术量和医疗总收入4项内容,细化为人均效益、每平方米房屋产出、万元设备产出率、药占比、平均住院日、教学科研和为兵服务等20多项内容。
该院副院长梁立武说,过去用总量讲评科室工作,只看收入不看成本,只看规模不看代价,其结果是在全院上下出现了一股为追求数字、规模、摊子,争着要设备、要人员、要房子的攀比之风。
向内涵式发展要质量要效益,必须打破粗放式发展模式,向精细化发展转变。
推行全成本核算:变过去单纯的比数字为比时效、比消耗,将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块纱布等每一项日常消耗都计入科室成本。
推行单病种医疗费用限额制度:对全院部分外科费用较高、病情相对复杂的病种实行最高限额收费,患者治疗期间费用超过限额,由科室和相关责任人负担。这既缓解了群众看病贵问题,也提高了医护人员向技术要质量要效益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变“因人设岗”为“因才设岗”
医院的可持续发展,首先是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该院革除影响人才成长的体制弊端,改变一切束缚人才发展的模式做法,着力构建充满活力、有利于人才建设的科学机制。
变“伯乐相马”为“校场赛马”:打破专业技术干部职务任命终身制,实行科主任、护士长岗位竞聘制。近年来,先后有40余名中级职务的干部下岗,17名中青年技术骨干被提拔到科室领导岗位。
变因人设岗为因才设岗:脊髓空洞症是神经外科领域的一个小病种,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不但手术风险高而且并发症多,是一般医院不愿啃的“硬骨头”。该院刘勇医生一直研究该病的治疗,颇有成效。2007年8月,该院让刘勇领衔成立脊髓空洞症科。一年多来,刘勇带领科室先后创造多项国内和军内第一。泪器病是眼科系列中的一个“常见病”。该院眼科副主任医师陶海多年来专攻此病,练就了“手到病除”的绝活。2008年10月,全国首家泪器病中心在武警总医院挂牌,陶海被推上“领头羊”的位置……
目前,该院已形成以8个研究所、6个医学专科中心为代表的在国内极具影响力的品牌学科。
变“领导拍板”为“领导专家集智”
该院专家队伍占科技干部的一半以上。他们既是专业技术领域的专家,更是党委决策的重要智囊。
“专家提议,党委决议”的工作理念,已被写进该院党委议事规则。党委决定重大问题时,坚持做到没有专家的意见不上会,没有经过专家论证的不拍板。
该院党委坚持定期召开由医疗专家参加的“议中心”会议,为专家搭建了一个建言献策平台。
该院耳鼻喉头颈外科主任单稀征在眩晕病治疗研究上有重大突破,成为国内率先研究此病的专家。“如果能把国内治疗眩晕病的基地建立在我们院,今后我们完全可以占领这个领域的‘制高点’。”单稀征的建议很快进入党委决策。2008年7月,国内首家中美技术合作——眩晕病研究所在武警总医院揭牌。研究所成立一年来,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学术地位也得到了国内同行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