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春梅
谢大妈65岁了,近来老觉得心悸胸闷,当地医院的医生怀疑是冠心病,建议他到大医院做冠脉造影检查。到新桥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她就向医生提出要做冠脉造影检查。专家建议谢大妈最好先去做一个“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检查。经过检查,发现谢大妈2/3的心肌暂时性缺血,于是专家根据检查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诊治后,病情很快有所好转。
新桥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张青介绍,临床上经常可以发现不少人冠脉造影正常,但胸痛等症状明显。这些病人往往通过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发现有心肌缺血。而这部分患者发生心脏猝死的概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因此是需要干预的。
冠心病主要是由于冠脉发生了狭窄等病变,心肌血流的供应得不到满足,从而导致心肌缺血,此时患者就会出现胸闷、憋气或心绞痛症状。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检查,就是从静脉打一针能被心肌细胞吸收的显像剂,显像剂在心肌各部位的分布量就直接反映了该部位的心肌供血状况,如果冠脉局部有狭窄,显像剂就不能到达该冠脉供血的心肌部位。
冠脉造影虽然是目前公认的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通过它观察的是毫米级以上且在心脏表面的较大的冠脉血管,并不能准确反映心脏内微血管病变、冠脉痉挛和血管内皮功能损坏等情况。而冠脉造影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和风险性,费用相对较高。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在患者预后及风险评估上准确性比冠脉造影更高。尽管如此,在日常冠心病诊断中,也不能把核素显像作为唯一的检查方法。任何检查都有其不足之处,需综合运用核素显像、心电图、超声及冠脉造影,根据不同的情况合理选择检查方法,才能使冠心病诊断规范化。
宣保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