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过硬的救治能力从哪里来

2018-12-13 13:27:12浏览:727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作者:卢旭升王学健在抗震救灾一线,有一支由北京军区派出的329人组成的医疗救援队,他们以救死扶伤为己任,以“高超的医术,高

作者:卢旭升 王学健


在抗震救灾一线,有一支由北京军区派出的329人组成的医疗救援队,他们以救死扶伤为己任,以“高超的医术,高尚的医德”,连续奋战两个多月,托起了废墟上的“生命之舟”。截至7月21日,共救治伤病员59202人,手术1732人,心理疏导3617人,培训地方医疗人员241人。
 
医疗救援队过硬的救治能力从哪里来?北京军区联勤部董明祥介绍说,这是军区和联勤部党委认真贯彻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围绕努力提高后勤保障力这个中心任务,大抓军事后勤训练,增强了完成多样化作战任务的能力出现的结果。
 
应急预案实现快速集结
 
5月14日,一道十万火急的命令下达到北京军区,要求军区总医院和261医院迅速派出4支医疗队赶赴抗震救灾一线,执行医疗救援任务。
 
灾情就是命令。两所医院从接到通知到赶到机场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两个多小时,组建医疗队涉及到人员、装备、药品和生活物资,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快速集结谈何容易。然而,让总部和军区领导感到惊喜的是,所有医疗队齐装满员地在规定时间内及时赶到。
 
同样,携带各种大型医疗装备的255医院,地震发生后就启动应急预案,从接到命令到抽组人员,从物资准备到装载设备,从公路摩托化机动到铁路千里输送,整个过程按照预案有条不紊、紧张有序,没有半点临阵磨枪的慌乱情形。
 
速度就是生命,这种速度的基础是各医疗队平时建立的应急预案。联勤部前指挥员、军区卫生部部长陈恒年介绍说,近年来,联勤部围绕军事斗争卫勤准备,狠抓了卫勤应急保障力量建设。各医疗队都建立和完善了各类要素齐全的应急预案,包括突发事情处置预案、三防医学救援预案、紧急抽组预案等。
 
严格训练锻造过硬本领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与死神争夺生命,决定胜负的因素是靠良好的体能素质、过硬的医疗技术和顽强的战斗作风。在这次抗震救灾中,这些过硬素质得到了充分展现。
 
5月15日下午17时30分,一支22人的精干先遣队,每人身背30公斤药品和生活物资,从紫坪铺水库出发,登上冲锋舟直奔漩口镇。上岸后又冒雨摸黑徒步强行军,经过6个多小时,于深夜12点赶到目的地。第二天,迅速在当地开设野战医疗所,设立了包括妇科、骨科、普外科等11个专科门诊,救治了数以百计的伤病员。
 
面对艰苦条件和生死考验,医疗队员们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前指指挥员申诚民和史明认为,平时军事训练打下的扎实基础,使广大医疗队员面对各种困难能够应对自如。
 
要想练成“铁拳头”,必须练就“铁指头”。去年,联勤部党委由常委带队,带领机关考核组分头深入到各个应急医疗队,从战时组织指挥、人员抽组、体能测试、铁路装载、机动开进以及战时政治思想工作等10多个方面,逐个分队考核。下半年,又把各医疗队拉到大古城训练场进行为期20多天的野外驻训考核,在联勤部队广泛掀起了“练为用、练为战”的军事训练热潮。
 
人装结合提高救治质量
 
说起野战医院的救治能力,联勤某分部副部长张建设和255医院院长刘建军更是如数家珍,抑制不住内心的自豪。
 
野战医疗队到达棉竹灾区仅用了两个小时,一座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全科野战医院拔地而起。这套医疗方舱,由检验、超声、X光等12个单元组成,具备全科医院的救治能力,能够通过卫星与全军各大医院异地同步联网,对急危重病人实施远程会诊。目前,共开展手术528例,成功率100%。绵竹市副市长戚键说:“震后,市内医疗系统全部瘫痪,方舱医院承担了中心医院的职能,是灾区百姓的生命守护神。”
 
这是军区抗震救灾医疗队运用新型医疗装备,救治伤病员的一个缩影。为了这一天,广大官兵付出了几多汗水、几多努力。人与装备的最佳结合,催生了卫勤保障水平的快速提升,由总医院和261医院组成的流动专家手术队,携带手术车,直接把手术台设在了社区病人家门口,先后开展腹腔镜下行胆囊摘除术、双钢板内固定、清创缝合等各类手术36例,成为灾区一条移动的“生命救治方舟”。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空军总医院为玉树重度烧伤儿童进行整形手术

上一篇:

冯理达先进事迹报告会举行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