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教授 罗学宏
胆囊切除手术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从临床观察来看,做了胆囊切除术,虽然失去了胆囊浓缩和贮存胆汁的功能,但对绝大部分病人的消化和吸收功能无大影响。有的患者的胆囊在切除之前已经丧失功能,早就是肝在代替胆囊工作。所以对这些患者来说,手术之后体内病灶消失,消化功能反而会好些。尽管胆囊切除术也会出现一些并发症,甚至有结肠癌发病率增高的报道,但至今没有得到循证医学方面的证据来证明。胆囊切除术仍被公认为治疗胆囊疾患安全有效的方法。
不少医生大力提倡保胆,致使很多患者以为保胆是项新技术,觉得保胆肯定比切胆好。其实,并非绝对如此。首先,国内外文献中关于保胆取石的复发率仍不低,而且不是所有的胆囊结石都适合保胆取石。甚至有专家说,盲目保胆等于在体内留下病灶,如同埋了一颗定时炸弹。笔者曾接诊过一位患有胆囊结石10多年的患者,其胆囊壁厚6毫米,胆囊腔缩小,但是她坚决要求行保胆手术。术后,她右上腹疼痛、消瘦,转来我院。经检查发现,其胆囊腔有局限性隆起,行胆囊切除术,胆囊壁病理切片报告为胆囊癌。
目前推行的盲目保胆与前些年有些医院盲目切胆不无关系。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胆囊切除术出现了扩大化的趋势。传统的胆囊切除术需要开腹,而采用腹腔镜之后,患者手术损伤大大减少,于是有些医生开始忽略严格的手术指征,将有些能够保留的胆囊也切掉了。虽然半年之内肝脏可以代偿胆的功能,但代用品毕竟比不上“原装货”,患者比较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症状,饮食方面需要特别小心。正是因为这类原因,大家又一面倒地在做保胆手术。其实,到底保胆还是切胆,最终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而定。如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期、影像学检查发现为萎缩性胆囊炎、胆囊壁增厚(瓷性胆囊)、胆囊腔消失、胆囊息肉疑有恶变或恶变可能性大者,以及溶血性贫血病人合并胆囊结石、糖尿病病人合并胆囊结石等情况均不适宜做保胆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