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肝胆外科主任 陈 平
一位24岁贵州青年多次消化道出血,胃险些被全切掉。幸亏专家经过反复检查和讨论,最后确诊为胰腺头部动脉瘤出血破入胰管内导致消化道出血,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后保住了他的胃。
该患者反复发作右上腹部疼痛,痛后呕血及血便,病程4年中,曾在多家医院就诊,输血总量不下5万毫升,行胃镜检查不下20余次,有两次大出血,一次出血量超过1600毫升,输血治疗出血不能控制,在当地县医院行剖腹探查手术,术中仅见胃小弯轻度胃溃疡,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另一次发生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9天,出血量超过2000毫升,急诊入住某地方医学院附属医院,行胃镜检查仅见胃肠吻合口小溃疡,行血管造影检查也未发现目前出血部位。考虑可能由于上次胃大部分切除范围不够,再次急诊手术,也未见明显的出血点及出血部位,再次行胃大部分切除术。
出院不到一周,呕血及血便的情况再次发生。患者来到大坪医院肝胆外科,要求医生尽快手术。科里医生认真检查、讨论了他的病情,大家认为上消化道出血一般以呕血为主,下消化道出血以便血为主。只有在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呕血及血便。大家一一排除了溃疡病变,食管下段、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肠肿瘤破裂,胆道出血引起的消化道出血。有人提议手术探查,但我否决了。
出血是何原因?来自何处?患者出血原因不清楚,要是进行手术,不能判断出血部位,大量输血保守治疗,患者经济上承受不起,同时患者全身状况越来越差,久拖下去危及生命。
我仔细观察患者,发现他入院后不久出血似乎停止,但右上腹疼痛加剧,且肝区疼痛厉害到了不注射杜冷丁不能缓解的地步,因此考虑是否存在胆道梗阻或其他病变。反复床旁B超发现胆管胰管扩张。再次行上腹部64排CT加血管成像,肝内未见异常密度灶,肝内外胆管明显扩张。门静脉增粗,胆囊不大,壁不厚,胰头部可见一类圆形肿块,增强时病灶于动脉期均匀强化,与腹主动脉密度一致,周围可见半圆形低密度影,其周边可见一血管,来自肠系膜上动脉一小分支,胰管胆总管明显受压扩张,脾脏增大。密度均匀。考虑为肠系膜上动脉分支假性动脉瘤。
之所以在一周之前未发现该情况,分析考虑可能由于此次动脉瘤破裂出血,出血部位在胰腺头部主胰管内,前面多次出血,由于没有血凝块堵塞,血液直接经胰管流入消化道导致消化道出血。此次由于血凝块堵塞形成一个假性动脉瘤体,压迫了胰腺头部内胆总管,导致胆汁排除不通畅,胆总管扩张。同时堵塞胰腺导管,导致胰腺导管扩张。
病因找到了,一般情况下小的动脉瘤出血可以行血管介入治疗,就是说通过特制的导管沿大血管分支穿刺到血管瘤分支血管,注入特殊的药物堵塞该血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但该患者出血部位在胰腺头部,血管瘤体压迫了胰管及胆总管开口,导致该患者出现难以忍受的腹部剧痛和黄疸。所以,经反复讨论决定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只有这样既解决了困扰患者四年的出血病灶,也解决了患者难以忍受的疼痛症状。
术中探查后证实了术前诊断,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这是一个极罕见的病例,虽然患者在当时疼痛难忍主动要尽快手术,但我们认为,病灶病因没有查清,不能贸然手术,否则,只能给患者留下沉重的创伤和无尽的遗憾。医生的手术刀在下去之前,一定要仔细斟酌,慎之又慎,对患者的一生负责。(邹争春 董晓灵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