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 吴清玉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俗称冠脉搭桥术)是治疗冠心病最有效方法之一,尤其适用于多支冠状动脉弥漫性狭窄的患者。如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若干年发生狭窄,在有些情况下需要进行冠状动脉再次搭桥术,此时手术风险明显提高,需要格外谨慎。
适用人群应严格筛选
以下几类患者可考虑行冠状动脉再次搭桥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再狭窄引起各种类型心绞痛的患者,如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出现心前区压榨性疼痛,或向左前臂放射,一般持续5~10分钟,部分伴有胸闷。内科保守治疗无效,影响工作和生活,经检查后因狭窄引起大面积心肌缺血,经同位素检查证实有存活心肌,并且至少有一条靶血管(确定的血管)直径>1.5mm可供搭桥的患者。如冠状动脉较大分支发生了新的严重病变,可能导致大面积心肌缺血者,也应考虑手术治疗。
风险因素需考虑周全
冠状动脉再搭桥手术危险性明显高于第一次手术,因此决定再次手术一定要慎之又慎。由于患者多为高龄,多合并其他疾病,如外周动脉硬化或狭窄、心功能不全、搭桥材料少及血管壁上硬化斑块脱落,这些都可能导致围术期心肌梗死。心包粘连会使手术更加困难、耗时。
医生可根据病情选择左乳内动脉、桡动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或上肢静脉作为搭桥材料。再次冠状动脉搭桥术根据患者病情可选用原正中切口,在体外循环下进行。也可选择左侧开胸切口,可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
患者状况影响手术效果
再次冠状动脉搭桥的手术效果与患者年龄以及是否体弱多病有关,如年龄>70岁,手术成功率为90%左右;如果年龄<50岁,手术成功率可达95%。远期结果亦因患者年龄大、病情重、体质差而不如第一次手术效果好。急诊手术、高龄、左室射血分数低、女性、高血压、糖尿病、脑中风病人为危险因素。
冠状动脉外科搭桥技术的关键是选择和找到正确的靶血管并在病变远端合适位置上做好远端吻合,高质量的血管吻合是保证近期和远期通畅率最重要的条件。
冠状动脉再次搭桥术的选择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 吴清玉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俗称冠脉搭桥术)是治疗冠心病最有效方法之一,尤其适用于多支冠状动脉弥漫性狭窄的患者。如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若干年发生狭窄,在有些情况下需要进行冠状动脉再次搭桥术,此时手术风险明显提高,需要格外谨慎。
适用人群应严格筛选
以下几类患者可考虑行冠状动脉再次搭桥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再狭窄引起各种类型心绞痛的患者,如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出现心前区压榨性疼痛,或向左前臂放射,一般持续5~10分钟,部分伴有胸闷。内科保守治疗无效,影响工作和生活,经检查后因狭窄引起大面积心肌缺血,经同位素检查证实有存活心肌,并且至少有一条靶血管(确定的血管)直径>1.5mm可供搭桥的患者。如冠状动脉较大分支发生了新的严重病变,可能导致大面积心肌缺血者,也应考虑手术治疗。
风险因素需考虑周全
冠状动脉再搭桥手术危险性明显高于第一次手术,因此决定再次手术一定要慎之又慎。由于患者多为高龄,多合并其他疾病,如外周动脉硬化或狭窄、心功能不全、搭桥材料少及血管壁上硬化斑块脱落,这些都可能导致围术期心肌梗死。心包粘连会使手术更加困难、耗时。
医生可根据病情选择左乳内动脉、桡动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或上肢静脉作为搭桥材料。再次冠状动脉搭桥术根据患者病情可选用原正中切口,在体外循环下进行。也可选择左侧开胸切口,可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
患者状况影响手术效果
再次冠状动脉搭桥的手术效果与患者年龄以及是否体弱多病有关,如年龄>70岁,手术成功率为90%左右;如果年龄<50岁,手术成功率可达95%。远期结果亦因患者年龄大、病情重、体质差而不如第一次手术效果好。急诊手术、高龄、左室射血分数低、女性、高血压、糖尿病、脑中风病人为危险因素。
冠状动脉外科搭桥技术的关键是选择和找到正确的靶血管并在病变远端合适位置上做好远端吻合,高质量的血管吻合是保证近期和远期通畅率最重要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