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先弘 李玉银 李文龙 本报记者 张强
“快救救我的孩子,他快不行了!”
4月21日17时许,17岁的藏族青年才石多杰,躺在路边不省人事。一位年迈的藏族老阿妈,扑在才石多杰身上,嚎啕大哭。
自地震发生以来,幸存下来的才石多杰和他的家人一直奋战在抗震救灾一线,用发电机帮乡亲们烧水。但因发电机烧水时间过长,产生大量尾气,致使才石多杰一氧化碳中毒。
正在附近的军医张志伟闻声赶来,和他的同事刘成跃、刘琰、王辉、崔素娟等人立即展开紧急救援。因煤气中毒时间过长,此时,才石多杰呼吸和心跳都已停止,瞳孔散大,几乎没有生命迹象。
抗休克、解毒、吸氧、强心、导尿……一项项急救措施过后,才石多杰的心跳、呼吸仍是忽有忽无。
高原反应严重的张志伟和他的同事们,早已精疲力竭,但始终没有放弃。
奇迹出现了!第二天凌晨,才石多杰苏醒过来,并轻轻唤了一声:“妈妈!”
那一刻,现场所有人都热泪盈眶。等待一旁的才石多杰的父母,双手合十,不停地说:“感谢‘金珠玛米’,感谢‘金珠玛米’……”
抵达灾区后,张志伟和他的同事们连续几天几乎没有合眼,一刻不停地抢救生命。生命的奇迹也不停地被创造!
张志伟和他的同事们来自一支英雄的部队——济南军区153医院野战方舱医院,2008年因在汶川地震救援中表现出色,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荣誉称号。
这一次,他们又是第一支抵达玉树地震灾区的野战方舱医院。近300名官兵,72台装备,采取摩托化机动和铁路输送两种方式,途经5省,跋涉2350多公里,仅仅53小时便全部抵达灾区。
强震使玉树当地医院严重毁损。外来救援医疗队受设备、技术等条件所限,对复杂危重病人难以及时有效处理。而拥有优秀人才和先进设备的野战方舱医院,成为灾区能够开展普通外科、骨科、妇产科、神经外科等手术的少数医院之一。
4月23日18时40分,38岁的多玛格桑被紧急送到方舱医院。此时,他全身6处骨折、失血性休克,生命垂危。
“立即输血,马上手术!”刚刚从手术台下来的手术室主任王珂,重新穿上手术衣,再次打开无影灯。800毫升鲜血、400毫升血浆输进去了……第二天凌晨4时,手术获得成功,多玛格桑被从死亡线上拉回来,而两位主刀医生王珂和卢留斌却几乎瘫坐在地。
王珂和卢留斌被同事们称为“最佳拍档”,他们曾成功完成方舱医院在玉树灾区的首例手术。
方舱医院人人有绝活。据医院政委赵先弘介绍,这一次,他们特意选调了博士5人、硕士11人、高职专家11人及各学科的精兵强将参加抗震救灾。
4月25日,方舱医院与玉树州人民医院成功实现对接,履行起自治州人民医院职能。如今,方舱医院已形成24小时连续工作机制,可同时展开100张病床,2个门诊、2个急诊科室,还可同时进行B超、心电图、X光照射、检验化验、重症监护等项目,最大限度发挥了医疗救治功能,每天门诊量突破600人次,住院量100多人次,手术最多达16例。
5月6日上午,玉树州体育场内,随着最后一期医疗板房的交付使用,济南军区野战方舱医院医疗救治步入常态,标志着他们的技术帮带和恢复重建全面展开。
截至目前,方舱医院已先后组织13支医疗小分队,累计行车1000余公里,为散居山区的420多名藏族群众提供上门服务,给97名伤病群众作了妥善处理,把21名伤病情较重的群众接到方舱医院系统治疗。